直到他把《蝙蝠侠》拍得让人惊叹,北美票房2亿、全球票房5亿之后,才有20世纪福克斯递出橄榄枝,接受了他的这个剧本,让他去执导。
事实证明,悲剧的童话容易让人们感伤,却也让人们感动,从而进行反思。
这样的黑暗色调,悲伤却不绝望,也正是蒂姆波顿擅长的。
刚才他注意到了约翰尼德普之后,脑海里浮现出来的那个角色,恰好就是剪刀手爱德华。
如今殷俊让他去准备一个故事,跟约翰尼德普合作,他马上便把自己心中的故事说了出来。
只不过,当他说到最后爱德华只能是一个人重新回到古堡,孤独的生活的时候,明显的看了一眼殷俊,神色有些担心。
还没等殷俊说话,约翰尼德普就拍起了掌,“好!真好!这样的故事才有讽刺的效果!我们通常就是有眼无珠,只注重外表,却不在乎人们的内心……爱德华的遭遇,真是对人类的一种讽刺啊!这故事真好,我一定要出演!”
约翰尼德普的话,给了蒂姆波顿一丝鼓励,但他却没有忘记,在这个房间里,能决定电影能不能拍的,只有一个人。
“可以。”
殷俊也没有让他等多久,琢磨了一下便答应了下来。
之所以没有脱口而出说答应,是因为蒂姆波顿是一个敏感的人,如果太快答应了,他反而会不安。
故而殷俊还加了一句,“你第一次做真人电影导演,你剪辑出来之后,快递发给我看一下,我做最后的决断。”
“好的。”
蒂姆波顿松了一口气。
殷俊要最后把关,那是再合理不过了。
这样才是最正确的态度嘛。
如果老板什么都不说,就直接的支持,还是全力支持,才会让他有些揣揣不安。
一个什么成绩都没有的导演,凭什么获得这么大的支持?
难道是斯皮尔伯格,是乔治卢卡斯吗?
……
(感谢老爷们最近的打赏、月票、推荐等支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