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问题是,太单薄了,大概是因为社会上流行吊丝逆袭,《黄金大劫案》顺应潮流本无可指摘,但吊丝翻身也需合理铺垫。
而《黄金大劫案》在这方面显得诚意缺缺,只是因陋就简的复制《泰坦尼克号》的模式,不懂爱为何物的高帅富不得青睐,有情调的小吊丝以玫瑰攻势化解女神心防。
你有世纪船难,我就有空军来袭,患难中凸显爱情,再加上同样刻骨铭心的生离死别,誓要挤爆观众的泪囊。
但受过《泰坦尼克号》熏陶的观众,有几位能被这个复刻版感动呢?
至少宋铮认为这段爱情远,不如那义和团老团员的牺牲来的催泪。
以至于很多人看完《黄金大劫案》后,觉得宁皓退步了,也认为影片远远低于他们的期待。
其实这只是表面的现象,《黄金大劫案》之所以“退步”,是因为影片从“疯狂”的系列中转型了,并没有完全延续宁皓以往的风格,套用郭班主的一句话,宁皓此前两部影片中的角色基本都是“鸡贼王中王”,而在《黄金大劫案》中,只有小东北依和鸟山幸之助依然部分的延续了这个特点,同时影片格调也在此前一搞到底的基调上,玩起了感情戏。
因此观众再也看不到固有的疯狂,但总的来讲,《黄金大劫案》还是一部比较成功的片子,相比于其他大多数国产电影,已经是很讲究了。
首先从剧情上,《黄金大劫案》虽然没有石头和赛车一般有着丰富的多线叙事,但从头到尾,剧情发展还算顺畅,也很清晰,不像某些影片剧情存在较多问题,或者完全没有剧情。
而且整个剧情的起承转合做到还是比较到位,只不过反转性上,比起前两部疯狂有着较大的差别,因此会有观众觉得相对平淡。
同时,在笑料上,因为影片更多的设置了一些情感因素在里面,所以没有那么足,观众印象最深刻的恐怕就是影片开始的时候,小东北扮演耶稣的桥段,让人依稀看到了以往宁皓影片的影子,这也是导致大家普遍认为宁皓退步的原因之一。
宋铮也觉得,如果没有前两部的比对,也许观众对这个片子的评价会更高一些,当然,也得承认,影片在搞笑到煽情之间的承接还不够好,有点生硬。
再从演员选择和角色设定上来看,《黄金大劫案》依然启用了较多不知名的演员,虽然很多人冲着黄博去看的,但黄博着实是一个大龙套。
角色上,同前两部一样,人物较多,但只有小东北最突出,有点独角戏的感觉,当然,他演的也确实挺好。
其他角色没有石头和赛车的配角那样出彩,这也是影片风格转变所决定的,不过,即便如此,每个角色还都有自己的角色特征,还算是比较鲜明,并不是很空虚的人物,可以看得出,宁浩在这些方面还是很用心的,并没有随便糊弄观众。
尽管有人不买账,但单从票房来看,也能看出电影的娱乐性还是挺不错的,宋铮觉得如果不考虑那些漏洞的话,单纯的以一部商业电影来看,《黄金大劫案》还算是一部比较妥帖的电影。
首先,宁皓通过电影表达了自己认知,这是一种与观众坦诚的创作态度,在当时作为工业的电影行业并不多见。
其次,相对于并不算大的投资来说,票房已是大胜,虽争不过好莱坞的大片,但在市场竞争中起到了正常阻击作用。
最后,观众可根据需求各取所需,所以也别老想着要一直笑到散场,电影还有别的话要说。
但是,很显然宁皓拍《黄金大劫案》并不至少想要单纯的做一部闹哄哄的商业片,从宋铮看过的剧本里,他能感觉到,宁皓明明有很多想法想要通过这部电影表达出来。
但是很明显,宁皓高估了观众的欣赏能力,自顾自的迈着步子超前走,不用力粉饰,不加强装修,导致观众跟不上节奏,忘记了他们需要的是表面化的东西。
当年,宁皓用《疯狂的石头》惊艳中国影坛时,很多观影人都被多线叙事唬的一愣一愣的,以至于很多人后来看了因此扯出来的《两杆大烟枪》等片,都说外国导演终于也抄袭咱们的,傻逼似的摇旗呐喊膜拜鼓吹。
石头虽然是他山之石,不过放在混沌不堪的中国市场,宁皓的创作能力还是很超常的,步伐迈的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