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黄教主的表演可以说一如既往的彻底失败,一个且勇且柔的兄长形象,被其毁尽颠覆,成了个暧昧迷离的乱.伦流氓。
一句话说,冯晓刚是因为太不想再当冯晓刚了,才搞成这样,所谓过犹不及。
而即便忽略整部电影中那数不过来的bug不谈,作为讲小故事的一部电影,《夜宴》在叙事上还是彻底失败的。
所谓夜宴,大约重点应该在后半部分的筵席,而之前絮叨混乱的铺陈,已经几乎完全转移了观众的注意力。
如果没有那段歌舞后青女的毒发身亡,恐怕连最后的高.潮从何而起都不一定。
原本单薄的故事,被抻长拉扁左摇右摆,被迫变形削弱以后,还加入了太多宏大虚妄的场景和眼花缭乱的武打,彻底冲淡了故事本身给人的印象破坏了应有的悬念。
影片中间的那些小高.潮完全属于视觉效果,而非戏剧冲突,更是进一步击溃了冯晓刚讲故事的能力。
由此可以证明,若没有袁合平眩目的武戏撑场面,冯晓刚的《夜宴》不过就停留在中学毕业的水平上。
这部花了大笔钞票的电影,就如同一场性.爱关系,虽不失完整,但决称不上意犹未尽。
那冗长沉闷的前.戏终于七荤八素的走向实质,而最后的高.潮尚不到一首歌唱完的时间。
所以说,冯晓刚就像一个勉强合格的性.伙伴,却必定不可能成为共赴和谐的长期情人,一夜情也就罢了。
另外,最让宋铮不能忍的就是,影片中那个远景的皇宫和皇城是哪个混帐公司做的?
而且,三维渲染滥到极致,光给的全都不对,脏乎乎一片还楞冒充云山雾罩,糊弄傻小子哪!
总之,看完《夜宴》,宋铮的第一感觉就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但是肯定也不像冯晓刚自己说的那么好。
给人的感觉就是看着还行,吃着也还行,但是细细品味却又没滋没味儿的韩餐!
冯晓刚的《夜宴》并不是像老谋子所说的那样“每个中国导演的心里都有一个‘武侠情结’”,因为这首先不是一部武侠片,而是一部宫廷剧。
从深层创作心理上说,冯晓刚似乎在向人们说明:“我不是浅薄的‘大众’,我也可以玩高雅。”
可结果没玩儿好,就体现出了一个字一一闷!
这个字眼似乎与冯晓刚的电影作品挂不上钩,但是《夜宴》却让宋铮感受到了习惯性的沉闷,这种源自国产古装大片的沉闷,居然一直在各位大导演的作品中弥漫且延续着。
从始作俑者张仪谋开始,对于古装大片的迷恋,几乎变成了一种传染病,但凡是一线大导演必定要染指古装大片,否则便对不起这大导演的名号。
集体身患国产大片症候群的苗头,似乎并无停歇的迹象,病症在愈演愈烈。
冯晓刚以往的作品能够部部大卖,在于他能将一个简单的故事讲得饶有趣味,语言的生动幽默,以及生活的小感悟,让观众心领神会的暗自偷笑。
不过到了一个有着庞大架构的悲剧故事中,小聪明似乎失去了原本的作用,反而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宋铮在看《夜宴》时努力避免发笑,以免激怒坐在他旁边的冯晓刚,不过还是偶有难忍之处,这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细想来,有一部分是因为受以往冯晓刚电影习惯性思维的影响,包括葛大爷这位御用演员的熟悉口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