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铮前世也是怀着对徐氏喜剧的满心期待走进了电影院,然后带着三分满意,七分失望离开,在他看来,《港囧》最大的问题有三个方面,每一点都是致命伤,加在一起后电影呈现什么面貌也可想而知了。
第一点就是徐卤蛋想在这部电影里表达的东西太多了,青春的执念、初恋、中年危机、梦想、港片情怀、动作、香江音乐、家庭矛盾、亲情绑架、惊险、反转、堆笑点、荤段子,等等等那么多种元素糅合在同一部电影里,但徐争本身并没有足够驾驭这些的能力,所以搞得生硬又尴尬。
《泰囧》以超级黑马之姿拿下华语片影史票房冠军,处.女作就口碑和票房双丰收,一下子把徐争推上了神坛,站在珠穆朗玛的山尖上。
赚钱赚成这样,续集是必须要有的,但是徐争也知道全国人民对他是怎样的一种期待,所谓高处不胜寒,下部电影必须要有很多很多惊喜和笑料才能让人满意,不然的话,汹涌的骂声也必然是空前的,正所谓,爬得越高摔得越疼。
所以,徐争选择了十分讨巧的港片情怀,初恋情怀和心灵鸡汤三大利器,全都是观众们喜闻乐见的,再加上时不时就插两句最经典的粤语歌,每次想开骂的时候,回忆里最美的歌声入耳,瞬间就舍不得张嘴了。
徐争如意算盘是打得很好,简直八面玲珑,滴水不漏,可惜,徐争作为一个新人导演还并没有足够把控住这么多元素相结合的能力。
所以,几次从搞笑的随性场面转折到要表达感情,或探讨严肃社会问题或人生意义时,显得非常僵硬和不自然。
另外,片中插入了不下十首的粤语老歌,每首都是曾经广为传唱的经典,意图时不时勾起观众们的情怀。
宋铮自己也承认有那么两三首插曲确实到位,也有感动到他,但是其他大部分都显得刻意、生硬,讨好的意图十分明显,让他对插曲的印象也变得很不好。
第二点是主演阵容低于期望值,而他们的表演也十分糟糕,配角的一众香港脸熟演员们是尽到了本分,葛民会、李璨臣、林学、苑琼单等等,甚至包括王京,都以自己经典的形象出现在电影里,达到了怀旧的目的,让港片迷们很受用,但也仅此而已。
主角们的表演就无法直视了,徐争还是一如既往的倒霉蛋形象,虽然没有突破,但是还算过得去,除非观众看烦了。
超模杜娟老老实实的担当了花瓶的作用,徐争是没有挑错人,她的气质和本身的角色很搭。
但是作为导演徐争并没有起到一个好的调教作用,使这个人物仅仅沦为了合格的花瓶,好几场感情戏是有很大发挥空间的,但从杜娟的身上,并没有看到感情的波澜,没有眼神,没有表情,只是一张精致的扑克脸。
包贝儿的表演十分的过火,比之《泰囧》中的王保强有过之无不及,但那种过火却又没有王保强演出来显得自然。
每当说一些段子的时候,念台词的感觉十分严重,显得刻意和哗众取宠。
其实不光包贝儿这样,整部电影的台词里,安插了无数段子,大多数都不自然,甚至感觉比《后会无期》里的那段子还要不自然。
尤其电影前面有一段一家人在饭馆吃饭的戏,互相飚段子,让宋铮一下联想到了《我是路人甲》里那帮群演在饭店谈梦想的那段糟糕的戏。
好歹《港囧》里都是专业演员,对话时念台词的感觉都快输给那些群演了,真是难以接受。
非tm要念段子吗?
关键是还不好笑。
如果说前面人的表演不好,或者差劲的话,那么赵微的表演简直就是灾难。
作为自家媳妇儿的好姐妹,宋铮并不否认赵微是一个好演员,她在《亲爱的》中的表演也证明了她完全当得上金像影后。
《港囧》中出现这样的灾难表演,只能说是情节设定的问题,本身那个情节的逻辑就不合理,演员无法将自己带入角色正常的去思考,所以当然不知道怎么演了,总的来说还是电影本身的问题。
第三点就是一个超级烂的结尾,非常的刻意和做作,不符合正常人的逻辑性,甚至演员都没有办法自我代入角色的去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