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不容否认的是,《泰囧》的成功,显然要归功于创作者朴实而认真的创作理念,正是这种创作理念所带来的接地气,让这部贺岁喜剧能够轻易的走进观者的心,并让他们乐不可支。
《泰囧》中的每一处喜剧桥段,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都能够在生活中某个十分凑巧的情形下发生。
不管是关于职场间的滑稽斗争,还是关于旅途中的奇妙相遇,还是关于婚姻中的美丽误会,抑或是关于审美角度上的内外差异,还是关于利益追求过程中的愚蠢,都能够在扎扎实实的生活中接触到。
电影是电影,但电影源于生活,并且观众能走进电影,电影能走进生活,人们看电影像在看生活,看生活像在看电影,两者有差异,但两者能接通。
《泰囧》这样的电影,是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变得亲切,变得熟悉,于是,每一处明知是编造出来的喜剧桥段,都能带来最会心且爽朗的一笑,因为,生活可不就是这样嘛!
可就是如此,《泰囧》上映之后,还是招来了不少骂声,一些骂街的理由,让人都不禁无语,什么找不到什么后现代思想,没有折射出现实批判主义,逻辑不是严丝合缝,内涵不深刻,没有帅哥,风格不小清新,没有涉及到空虚、暧昧、时尚、宫斗等元素。
omg!
其实《泰囧》最大的原罪则在于它突然间就太火了,但却没有那种“发生车祸之后的三天零五小时八分钟53秒,我又去吃了甜筒,不过这次,我没要香芋味”的台词,在于它的通俗能让大家看懂,而不能像《少年派》、《东邪西毒》、《迷失东京》那样,看完后,可以一边在斯巴达克斯喝咖啡,一边写文章,来探讨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孤独只能靠寂寞来安慰,信仰和自由,《泰囧》不能让一些人的血统变得高贵,不能让一些人变得忧郁哀伤,冷酷深沉,《泰囧》甚至都不能让大家明白,中东波斯湾伊拉克浅海皮皮虾的前肢末端与湘南省湘潭县南谷村二里沟小龙虾后肢前端,在进化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这些人甚至都听不得别人说这部电影好,一道菜,你不爱吃,就容不得别人爱吃?吃这道菜的食客皆是泯灭人性,丧尽天良,祸国殃民,死有余辜?
那这样真的太不讲道理了,毕竟众口难调啊,你不喜欢,就不允许别人喜欢?
你买个鱼香茄子,还非要吃出1949混血北京烤鸭的口感和上海蟹黄生煎馒头的味道,何必呢!
只是一部电影而已,不用那么升华。
其实《泰囧》真的已经很了不起了,国内的垃圾喜剧那么多,能真正把观众逗笑的有几部?
毕竟,观众才是真正的评委。
当然了,整部电影也的确存在一些瑕疵,一些可供吐槽的地方,比如,在酒店二.逼王宝看清了“特务”是谁,但是没搞清是哪个房间,结果弄的徐朗走错房间这一情节,和《人在囧途》里徐卤蛋因王保强打呼噜走错房间挨打的情节类似,有点儿俗。
在丛林里被蛇咬的这一环节,宋铮觉得不如不要,这个和《赌侠大战拉斯维加斯》电影里被蛇咬的情节很像,有点儿抄袭的感觉。
另外宋铮感觉在泰拳的那一个环节,徐朗高喊“泰国传奇”,真心的很恶,而且王宝以徐朗的肩为踏板,踢下去那一脚让人感觉奇怪,感觉像是维亚没弄好。
还有徐朗看了王宝的信而引发对王宝的愧疚,以及自身的反思的相关情节,的确是稍微有点儿过了。
还有就是最后范小爷的出现,很多人说是一个亮点,可能由于宋铮本身对范小爷不是很感冒的原因,觉得范小爷的出现,让他觉得有点儿搞。
当然,对于一个喜剧片来说,这些情节上的瑕疵都是可以不用那么在意,不影响整体影片的喜感。
总的来说,徐卤蛋前世还是凭借着《人在囧途之泰囧》这部电影一战成佛,这是宋铮很期待的,但是,在卤蛋被开光之前,宋铮也必须要做点儿什么,不能让徐争心里的那匹野马跑的脱缰了。
前世,《人在囧途之泰囧》大火之后,人们对徐争的期待也多了起来,对这个题材的期待也多了起来,任谁都能感觉到,这个路子的潜力还远没有挖到最高点,泰国可以去,世界各国不都能走走吗?
然后就有了后面的《港囧》,只是这次囧的不是故事里的主人公,而是徐争自己。
坦白讲,徐卤蛋后来拍的《港囧》算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娱乐大片,但却也不得不承认,观众对于本片的失望之情,是远大于惊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