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卖饼的纯二.逼坐飞机去泰国犯二,一个事业男经过一系列挫折后,忽然发现还是老婆孩子更重要,还有一个二.逼被卖饼的推.油还觉得好爽,然后就把哥哥姐姐弟弟妹纸以及各路神仙要怪都给笑趴下了。
有温情,无论是小桃红和徐卤蛋的夫妻温情流,还是王保强的母子温情流,都让电影院里瞬时安静下来,观众暂时停止了大把大把往嘴里填塞爆米花,而是认真呼吸,努力眨眼。
有床.戏,真的有床.戏,而且极腐,而且爆笑,宋铮还记得,那段出来的时候,全场观众的腹肌都快笑断了。
有大场面,徐卤蛋非常有诚意的安排了追车、黑帮对峙等大场面,但是,追车的车子加起来大概不超过十万就是了。
有吊丝逆袭,这很重要,世间有什么比吊丝青年最终心愿得偿,更让人振奋的事情吗?
当然,也有些人聊起了深度,认为没有了现实主义的底色,电影再闹腾,也只是胡搞,是无根之水,是为逗乐子而逗乐子,但这种乐子又显得十分低级,甚至低能。
可那全都是扯淡,徐卤蛋的这个公路喜剧片的确非常之讨巧,从故事上说,这个《泰囧》而比《人在囧途》更浅薄,也更不切实际,但这正是徐卤蛋的聪明之处,因为他发现,如果讽刺能讽刺对地方,那是很好的,但问题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不可能让一个导演蹦出来放开了讽刺问题。
徐争自己也发现了,拿社会问题开涮又费劲,又不见得讨好,还tm有风险,干脆,还是拿个人问题当主线好一点。
社会的安定团结不好说,说不好,不说好,照顾家庭,孝敬父母,总是众望所归人类的普世价值吧。
再加上片子本身的笑点很柔和,靠的是秀才遇见兵,鸡同鸭讲的无奈气氛,而不是屎尿屁,或者是滑稽动作,徐氏喜剧就此奠定胜局。
也有人说,徐争只是在单纯的模仿冯晓刚,不过其实徐争还真不算和冯大炮抢饭碗,因为徐氏的靠气氛和冯氏的靠语言还真的不一样。
前世当《泰囧》连连刷新票房纪录之后,还有人在网上征求“《泰囧》成功的原因分析”,尽管看起来挺滑稽,却从另一面反映了这部电影的凶猛势头。
当一群看起来很理智的人,因为某个人,某个事,或某个东西而变得疯狂,或者变得愚蠢的时候,就足以说明这个人或事或东西,已经具备了非常了不起的影响力。
《泰囧》的成功,制造了一种疯狂,也映射了不少愚蠢,但无论怎样,一个很鲜明的结论被得出,那就是它确实成功了。
至少在票房上看,是那么回事。
那么究竟是怎样的因素,促成了《泰囧》的成功?
从电影本身的意义上来讲,《泰囧》并不具备十分优秀的条件,而在电影制作水准来看,它也不具备多么突出的亮点。
但电影的有意思之处就在于,在优秀的定义上,没有死板的标准来约束,有时候,只要这部电影能给观者带来某种最直观的感受,它就是一部不错的电影了。
而在贡献这种直观感受方面,笑和哭往往是最重要的表现。
《泰囧》作为一部喜剧,它让观看它的人们笑了,体验到了最直观的感受,于是,它成了。
世界看起来是那么复杂,有时候又是那么简单,而《泰囧》在奉献这种简单的过程中,让它最终脱颖而出的是它贯穿始终的接地气。
关于喜剧的这种接地气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很容易让人情不自禁的联想到《宿醉》,同样制造了不少票房神话的美国喜剧。
有人甚至将《泰囧》套上了“中国版《宿醉》”的称号,这不能说完全不对,但显然完全不同。
《宿醉》和《泰囧》两者最大的共同,在于其接地气,而最大的不同,也在于其接地气,前者接的是美国地气,后者接的是中国地气,两者文化上存在的差异,使得笑果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