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年华》中,有大段大段的类似这样的男女主人公的旁白,柔声细语,娓娓道来,伴随着乌镇那如诗如画般的江南小景,那真是些美到极致的画面。
那些诗一般的语言,据说都是黄垒一字一句琢磨出来的,可见他当初对此剧用情之深。
电视剧中的最后那一段,也就是五十年以后的场景,虽然宋铮认为有些多余了,有点儿画蛇添足之嫌。
但那段旁白仍然感人至深。
还记得那封信吗?我一生都没有拆开,可我用一生读懂了它。
我们爱过,在青春过往的岁月中,我们真心地热爱过,并且尝试着去正视爱是可以没有理由,没有距离,没有答案的一种东西。
有个诗人说,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
是不是我们的爱情也要到霜染青丝、时光逝去的时候,才能像北方冬天的枝干一样,清晰,勇敢,坚强。
前世,宋铮在看过黄垒的新剧《小别离》,包括不久前的《男闺蜜》之后,第一时间就是重温了这部诗意如画的经典之作。
说真的,宋铮特别不喜欢看黄垒后来的那些新剧,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先入为主的缘故,宋铮脑海的黄垒永远是似水年华的“文”,是人间四月天的“徐志摩”,是橘子红了的“耀辉”。
宋铮还记得有一次看综艺节目,做嘉宾主持的黄垒说起他的艺术人生,提到他曾经演绎的那些青春文艺范儿的感人角色,他说现在没办法再演那样的戏了,谁看啊!
的确,宋铮前世重温黄垒的《似水年华》的时候,他当时的女朋友正在追《小别离》,至于《似水年华》,她在宋铮的影响下也跟着看了,但没看完,虽然画面唯美,但节奏太慢了,完全不能适应。
宋铮当时都不禁哑然,感叹这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既然如此,黄垒后来的转型也就盛了有道理的,拍的再美,没人看,奈何?
宋铮也只能感叹,这个世界不会再有人间四月天了。
不过如今重生了,宋铮倒是要大感庆幸,如今的黄垒还没有完全丢掉他的文艺气质,虽然现实生活当中,他本就不是那种文艺男,但总归,还能给人点儿念想。
如今还能有机会在他变成中年大叔之前合作一把,宋铮自感欣慰。
一顿酒,从中午喝到晚上,俩人还是意犹未尽,宋铮一个没文化的糙男,居然惊喜的发现能和黄垒这样的社会高精尖聊得到一块儿去,俩人都不禁顿生相见恨晚之感。
黄垒喝多了,宋铮也是晕晕乎乎的,打电话给老赵,没一会儿,老赵就开着车到了,费了半天力气,才问清楚了住址,把人送回家,还和孙莉见了一面,也算是在黄老师家属面前报备了。
他们俩人酒逢知己千杯少,早就将带着一肚子气的刘亦非给忘到了脑后。
至于,刘小莉和陈锦飞回家之后,怎么安慰倍受打击的刘亦非,这就不是宋铮需要关心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