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由于是外国记者协会,更是代表了在美国主流之外的一种非WASP(即白种、盎格鲁撒克逊裔、新教徒)的观点,还是颇有参考意义的。
所以,金球奖虽然不甚关键,但却相当重要,虽然其含金量并不算高,但是江湖地位依旧。
而对于普通影迷来说,金球奖存在的意义,就是降低了预测奥斯卡的难度。因为在近十年时间里,金球奖和奥斯卡的重合率相当之高,在重要奖项上的重合率,甚至一度超过了80%。
尤其在表演奖方面,因为金球奖的双重男女主角的策略,其和奥斯卡的重合率已经达到了95%。
宋铮还记得他重生之前有一年,好像是2013年,金球奖把自己风向标的实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这一年的奖项重合上,只有最佳导演奖发生了分歧,金球把导演奖给了本?阿弗莱克,而奥斯卡则给了拍摄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李安。
在所有表演奖、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外语片,最佳动画长片、最佳原创歌曲和配乐上,金球和奥斯卡100%重合。
超过90%的奖项重合率,足以让金球奖变为笑谈,而金球所憧憬的“独立自主”,算是一个很渺茫的期待。
所以,金球奖的组委会虽然一直竭尽全力的想要打造自身品牌,可事实上,这么多年过去了,却依旧没有多大的改变。
那么,金球奖真的是奥斯卡的风向标吗?
在宋铮看来,这么说对金球奖真的有点儿不公平,其实,所谓好莱坞式世界电影工厂,每年有多少多少电影产出都是被吹出来了,和中国电影市场一样,美国这边每年也有好些电影拍出来,却得不到上映的机会,最终只能在仓库里蒙灰,能够上映的其实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每年的好电影就那么几部,有几个奖项发生重合实在是在所难免,纵观最近十几年的得奖作品,起码在最佳影片和导演上,一个电影得“双黄蛋”的几率并不算很高,也就2到3成吧。
据宋铮有印象的,近10年可能就是《贫民窟百万富翁》和《大艺术家》,而且有时候金球评出来的更合他的口味,比如2006年李桉的《断背山》得了金球奖,但奥斯卡上则输给了《撞车》,到现在为止,宋铮也一直都认为《撞车》完全比不上《断背山》,两部电影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作品。
再比如2011年的《社交网络》在金球上大获全胜,但奥斯卡只拿了几个提名和两个小奖,奥斯卡的评委平均年龄都60多,可能比较难接受这种新潮的题材。
但是,在表演奖项上,金球与奥斯卡重合的就比较多,粗略看一下应该超过6成,所以拿了金球影帝或者影后,奥斯卡真的是可以想一想了。
金球奖吃亏就吃亏在比奥斯卡提前一个月举行,如果是倒过来,那奥斯卡是不是也可以叫金球奖的风向标呢?
可以说,一步错,步步错,如果在好莱坞先诞生的是金球奖的话,那么奥斯卡现在的地位恐怕也尴尬的很。
只可惜,世界上没有如果,金球奖是从1943年开始举办,而奥斯卡是1929年,天生在出身上就矮了一辈儿,在大众,特别是中国影迷的眼中,金球奖好像是奥斯卡的一个贴身丫鬟,不知道谁在多年前说的“金球奖是奥斯卡的风向标”,但是,这个定位算是做实了。
其实,这俩奖从评选规则和风格上,真是完全不同,首先从评选规则上来看,奥斯卡是个学院奖,它的名字都是AcademyAwards,评委都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会员,大部分来自美国。
而金球奖,是由90多名记者选出来的,而且都是国外记者,大多数来自欧洲和亚洲,他们大多都属于一个叫“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的非赢利组织。
金球奖为什么叫“Globe”?
因为它的评选人来自全球,而且这个“球”,不包括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