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珍父子三人那里的诱惑就要少了不少了,毕竟他们对于宁珊没有什么影响力,大部分人也就懒得花力气去拉拢他们。因此,他们那一边就只有一些四王八公的老牌势力试了试水,想看看能不能把这群叛徒再策反回来,不过效果不是很明显。而且贾家过于墙头草的做派也让许多大佬们不满,宁可手下蠢点儿,但得忠心。
在这一片混乱之中,贾家二房拼了命的想浑水摸鱼,给自己挣个一席之地。然而非常遗憾的是,连贾蔷都有人拉拢,却没人愿意理睬政二老爷。他们一家实在都太没有利用价值了,就算宫中有一个贾嫔,却连颗蛋都没下,朝里一个从五品的小官,人缘还不佳。现在更是连袭爵的长房都跟他们掰了,祖宗留下的人脉也断的差不多了,搭理他们最后的价值都没有了。
贾政整日唉声叹气,抱怨自己生不逢时,却也渐渐心灰意冷,不打算再折腾什么了。可惜他老娘和老婆不肯认命,依旧孜孜不倦的折腾着。俩人联系上了宫中的贾元春,打算再来一次秦氏之死,让贾元春挑一个有皇子的娘娘做靠山,想办法帮她除掉其他皇子,这样也可以博一个从龙之功。
当然,她们更希望看到的是贾元春可以生下皇子,来一个凤袍加身。但有没有皇子这种事情不是她们求神拜佛就能决定的,何况这婆媳俩也没多少虔诚,不过是打着信佛的名义,给自己博一个慈善的好名声罢了。
宫中的贾元春也不甘了很久,最终却不得不认命了放弃了自己当皇太后的幻想,开始不情不愿的挑人了。首先被排除在外的就是皇后生的二皇子,原因很简单,贾元春本来是皇后宫里的女史,背主爬床才成了嫔妃的,就冲这个,她也绝对不想让皇后顺利当上皇太后,以后永远生活在旧主子的阴影之下的。
至于育有大皇子的平妃,本来可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可是她的娘家跟贾家素来有些不对付,贾元春当初得势的时候没少跟她起矛盾,因此现在也是一万个不愿意去投靠。
三皇子的生母是贵妃,位置很高,也有圣宠,贾元春担心自己就算投靠过去也未必受重视,而且三皇子还有个妹妹,想拉拢人脉只要把妹妹嫁出去就行了,不见得非要靠一个后宫嫔妃,何况还是出身于没什么人缘的贾家。
四皇子和五皇子都是宫女生的,目前两人的母妃也不过都是嫔,贾元春打心眼里瞧不起那两位,但是无奈,这已经是最后的选项了,必须二选一,要不剩下的都还没成年,等起来太久了。
两人之中,贾元春比较看好四皇子,毕竟大一些,而且还占着和皇上同样的排行,多少能得点儿青眼。
但王夫人却建议挑五皇子,理由是小一点儿,好掌握,而且娘家更无权无势,不会影响到她们的既得利益。
这一点遭到了史太君不悦的指出,认为王氏选择五皇子完全是站在了王家的角度,因为那位被明升暗降调出京去的王子腾早前曾跟五皇子生母的父亲共事过,而且关系还不错。
王夫人咬定了自己是看着五皇子的种种优点选择的,史太君虽然不满,但是她夫家娘家都跟四皇子没关系,除非是贾元春从宫里开始套近乎,不然她连接近四皇子的机会都没有。
前朝后宫都为了选新主的事情忙成一团,躺在冷宫里默默等死的义忠郡王却迟迟咽不下最后一口气,他不甘,实在是不甘。就算要死,他也绝对不要这么死,他要让那些背叛了他的人付出代价。
拖着最后一口气,义忠郡王居然依靠强大的意志支撑着自己从床上爬起来,一路摇摇欲坠的赶到了大明宫门口,求见太上皇。
本来已经把这个倒霉孙子忘到脑后去了的太上皇愣了一刻才宣人进殿。义忠郡王拿出血书,以自己无子且将亡,义忠亲王一系血脉断绝为苦情题材,恳请太上皇追封他的父王,前义忠亲王为帝。
太上皇对此倒是乐见其成的,他本来就想追封下二儿子,让他压老四一头的。如今被老四害得奄奄一息的苦主义忠郡王亲自出面请求,那真是太好不过了,他还省的背上一个年老昏聩的名声。
太上皇非常欢喜的亲自领着义忠郡王上了第二日的大朝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当庭揭穿了皇上通过茜香国出身的贵嫔下药谋害义忠郡王的种种经过,怒斥新皇残忍无情,又以虐杀皇室血脉为名,下令赐死贵嫔。
作为苦主的义忠郡王则撑着最后一口气,恳请太上皇追封先父,随后泪水涟涟的痛责新皇的不仁不义,无情无耻,旋即穿着沉重的郡王衣冠,一头撞死在了皇极殿上。
一代皇室血脉血溅朝堂,这份量可不同于死谏的御史什么的,皇上就算真无辜,这时候都说不清了,何况他还并不无辜呢。
后宫里的贵嫔在没有皇上撑腰保护的情况下,轻而易举的就被太上皇派去的宫人强灌下了鹤顶红,让她临终体会了一把被中原□□毒死的感觉。
而前朝的皇上为了义忠的血溅朝堂,不得不下了罪己诏,虽然把责任都归到了已死的贵嫔身上,但他还是不得不松口,追封了死鬼二哥为悼皇帝,连义忠郡王都是以太子的规格葬进皇陵的。
等到一切好不容易快要平息的时候,义忠一脉最后的死忠捧出了义忠郡王的绝笔——他表示,被追封为帝的先父不能身后无人祭祀,故而请求太上皇,将与原义忠亲王一母同胞的璎华公主所出之子过继到义忠一脉名下。
宁珊的脸,在大殿上就黑的无人敢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