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灵山离开,那里没有乙小川想要的东西。
赤松子去了火族,他之执念不解,修为难进。
而乙小川一行,却是去了土族。
夜色已深,四下一片漆黑,隐约间波光闪闪,两条大河从西而东寂静奔流,将阳虚山夹在其中。阳虚山虽然只有两三百丈高,但山势极为陡峭,山的西面笔直斜立,如被刀劈,极难攀缘而上,可谓天险,南侧稍稍平缓,树木茂密,有山路蜿蜓而下。
山脚下便是土族圣城阳虚城。
高培迤迩,城楼险峻,面积颇大。城外一道宽四、五丈,深不见底的裂沟沿着城培蜿蜓包拢,一直延伸到阳虚山西面绝壁之下。
《大荒经》记载,土族阳虚城的护城沟深近两百丈,布满如意士。
这如意士乃是模拟土族第一圣土“息壤”而炼出的奇士,与其他诸种神土混合而成,可以根据土族绝密法术,突然生长增殖,或者突然消减浓缩。因此这护城深沟可以在瞬息之间被底部如意上填满,成为平地,也可以在敌军攻击之时,突然化为深沟。
城中漆黑,只有寥落灯火。凝神望去,可以看见街道纵横,房舍鳞次栉比,街上空无一人,显是宵禁甚严。
阳虚山半山腰上,巍峨宫殿连绵成片,倚借山势,悬空而建。宫殿中灯火辉煌,人影开动。
土族黄帝姬少典驾崩一月有余,被烛九阴所杀,其子姬远玄因为三年丧期未满,不肯正式登基。长老会以内忧外患,急需稳固人心、团结御敌为由,再三劝进,他才勉强接受“太子黄帝”之称。但土族神庙之中,当朝黄帝的牌位仍是姬少典。因此当下土族,算是有两位“黄帝”。
大殿中间端坐一个黄衣青年,身高八尺,斜眉入鬓,双眼炯炯,举止从容,气定神闲,脸上挂着一丝淡淡的微笑,隐隐竟有一种王者气势。腰间斜挂的橙色黄铜长剑虽未出鞘,但雄浑威霸之气却已凛冽逼人,与他那沉敛的真气倒是大相迳庭。
土族圣女武罗仙子凝空立定,从袖中取出一轴黄卷,徐徐打开,柔声念道:“黄天在上,厚土在下,土族黄帝诏曰,今逢乱世,大魔烛九阴夺舍重生,杀我圣帝,辱我土族!此仇不共戴天!
今皮母地丘重现大荒,公孙婴侯破渊而出,携混沌兽投靠魔头,有灭世之心,当补地裂,平妖魔,不教中州生灵再涂炭。自古正邪不两立,法义不空情,若有趋附妖魔,助其为虐者,天诛地灭,杀无赦……”
她的声音如玉石激撞,清脆动听,这诏书由她读来,格外婉转悦耳。
土族群雄闻听,无不耸然动容,才知道当年公孙婴侯与皮母地丘突然消失的秘密。
想不到武罗仙子当年对公孙婴侯情深一往,十六年后,却偏偏由她亲口宣读此诏。真可谓世事无常,天意难料。读完圣旨,将卷轴收起,递与姬远玄,又从袖中取出一个黄铜密匣,脸容淡定如秋水,瞧不出半点涟漪,柔韧道:“武罗奉长老会之命,特将‘息壤神土’交呈陛下,封补地壑,镇伏妖魔。”
众人哄然,“息壤神土”又称“混沌天土”,比之“七彩土”更有神力。相传是盘古开天辟地时残留的神泥,遇风膨胀,大至无穷,一旦凝固之后,又坚逾玄铁,任何神兵也难劈开。
传言,女娲补天之时,便曾借用息壤神土,后又觉得此土威力太大,稍有有慎,祸害无穷,于是仅留了三尺见方,分别存在九个黄铜密匣之内,藏于九座圣山之中。
数千年来,即便是被水族洪水围攻,也不敢擅用此土。想不到今日为了封补皮母地丘、镇伏混沌,竟不惜动用这大荒第一神土。
骤然间,一道光拂过,那黄铜密匣从武罗仙子手中消失不见。
“何人夺我土族至宝?”
自从黄帝姬少典以及黄龙真神被烛九阴所杀,土族近乎再无高端战力,新继位的黄帝姬远玄虽然天赋异禀,但毕竟修炼时短,没有神级的实力。
没有人回答,更不见任何的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