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面说训练好老虎,就可以在龙津山林里面安全行动,从省城运私盐到龙津卖。”张弓说。
“原来是从省城运私盐来龙津卖啊。”米嘉说。
“那当然啊。”张弓说,“你原来不知道的吗?”
“我原来以为是从龙津县城运私盐到乡下各个乡村。”米嘉说。
“乡村这么穷,能买多少盐呢,还要辛辛苦苦运到各个村子去,太麻烦了。做零售的利润,怎么都比不上批发。”张弓说。
米嘉一想也是,不论古代还是现代,财富都集中在城市,乡下完全比不上。
要赚大钱,必须从县城想办法,米同从省城走私盐到县城,才能获取厚利,才有足够的钱赈济数万灾民。
“也有人从米同这儿买盐,运到各个村子去,那些是米同的分销商,也等于是米同的手下。米同要造反,手里要有人,这些分销商一人带几个十几个亡命之徒,一起参加了造反。他们不参加也不行,不参加米同一刀就砍过来了。参加造反,还可以搏一搏富贵。”张弓说。
“这些事情有记载的吗?”米嘉问。
“有,都有记载。”张弓说,“这些私盐贩子没组织没纪律,进攻县城的时候还能一鼓作气,攻下县城,个个都只顾着搜刮金银珠宝。”
“所以米同守不住县城,只能退走。”米嘉说。
“有了钱,米同就没有约束力了,人家拿着钱就跑。本来米同想带人围攻省城来着,没几个人愿意,是在凑不出足够的军队,只好放弃。”张弓说。
“要真去打了,说不定就造反成功了呢。”米嘉说。
“机会很小,县城里面没多少军队,就是衙役和步弓手,总共加起来也没一百人。省城有好几千正规军,就算偷袭也不是那么容易打下来的。”张弓说。
“说不定运气好呢,米同在省城贩卖私盐,肯定也有内线在。”米嘉说。
“这我就不知道了。”张弓心中不以为然,可也不想得罪自己老板,反正没有定论的事,米嘉说有机会那就有机会吧。
“后来大军进入龙津扫荡,很多私盐贩子都被抓了,把事情前后交代的很清楚。”张工继续说。
“那他们怎么没抓米同的子孙呢?”米嘉问。
“抓啊,怎么不抓,龙津姓米的人,几乎都被抓光了。我估计你祖先他们是改名换姓。”张弓说。
“后面还有什么吗?”米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