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嘉没话好说了,怎么动不动就要打,打赢了能多拿点钱怎么着。米大力悄悄凑上来说:“怎么办?这样子很难收场啊嘉哥。”
米嘉父亲也过来,埋怨说:“我就说了,不能露富,露富肯定要出问题。”
还露富,米嘉父亲建那么一大栋围屋,本来就露富了。米嘉还上了电视新闻,还怎么装穷。
“没问题的。”米嘉说。
既然他们一定要钱,那就给他们钱好了。
“静一静!”米嘉又敲了敲桌子,“既然大家没异议,那我就把我们村的土地全都租下来,开发好了,大家都有好处。”
“没问题,米老板我们还信不过吗。”
“肯定是好的。”
“快发钱啊,什么时候发钱?”
“先说清楚怎么发钱,到底是按人头发还是按户口发。”
结果最关心的还是发钱。很多时候乡下的承包纠纷就是这么来的。村民们着急要钱,什么都答应,合同也不详细审查。
给完钱了,过几年村民们回过味来,觉得自己吃亏,就出各种盘外招。比如去人家鱼塘偷鱼,偷树苗,乃至于下毒。
人家来承包的当然也很不满,白纸黑字合同在,居然还不满意,还要用这种下作手段。
最后很多就会闹得不欢而散,要经过很长时间很多承包者的互相磨合,才能让村民们明白应该怎么出价,怎么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可是大桥村小坑村这种地方,本来就没多少人来承包土地,来了的很多又被吓跑了。
村里没收入,更加短视,只注重短期利益,不看重长期利益,有人来千方百计从人家身上弄钱,形成了恶性循环。
最后连高利贷都想借,大桥村是没借成,小坑村是借到了。要不是米嘉,小坑村以后就沦落成人家的农业基地了。
“发钱可以马上发,但是大家要想清楚,代价是什么!”米嘉说。
“没关系的,我们相信米老板!”
“嘉哥是我们自己人,还能害我们吗?”
没有人在乎代价,他们只想要钱。
这种心态,迟早会吃亏。与其便宜别人,不如便宜米嘉算了。于是米嘉拟定了一个很严苛的合同,把大桥村的土地全部都租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