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刘志峰?”米嘉问,“那个龙津的龙王爷?”
“你知道的?”张弓有些意外,“的确有这么个传说。”
“我是本地人啊。”米嘉其实也是刚听到的,“刘志峰的日记写什么?”
“刘志峰整顿过龙津的河道,但还是会闹水灾。有一年闹得特别厉害,把龙津县城附近的几十个村子都给冲毁了。”张弓说。
“然后呢?”米嘉问。
“古时候和现代不一样,那时候闹水灾,真会大规模饿死人的。几十个村子加起来,好几万人口,眼看都要被饿死,当时的县令就要求县里的大户捐钱捐物,帮助灾民渡过难关。”张弓说。
米山到底什么时候出场啊?米嘉有些不耐烦。
“刘志峰当时已经退休了,住在省城,也送了几百斤粮食过去。可是灾民太多,杯水车薪。当时有好多地方闹灾,龙津只是个小地方,朝廷一时顾不上。”张弓说。
“米山先祖呢?”米嘉忍不住询问。
“前头我说够,米山是个盐枭,家里积聚了一大笔财产。他就把钱全都拿出来,在江浙一带买了粮食,运回龙津,办粥厂赈济灾民。”张弓说。
朝廷不赈灾,大户乡绅不赈灾,只能让一个盐枭来赈灾?这未免也太讽刺了吧。
“谁知道当时的县令起了坏心,调动衙役和驻军,忽然袭击,想要把米山抓起来。说他利用水灾聚众造反。”张弓说。
这情节未免太离谱了吧!
“米山警惕性很高,及时跑了,但有领个儿子被抓,还有那些粮食,也被县令抢可。县令把粮食卖掉,获得了大笔的银元。”张弓说。
“就是我们发现的宝藏?”米嘉问。
“对,就是那些。”张弓说,“沿海一带有很多做外贸的商人,和外国人做生意,有时候就会拿到鹰洋。”
“后来呢?这些银元怎么落到米山先祖手里了?”米嘉还是不懂。
“粮食被卖掉,灾民自然不肯等着饿死,他们都看到了米山带来的粮食,明明能活下去的。”张弓说,“米山鼓动灾民,打破县城,抢了自己两个儿子出来。”
“银元呢?”米嘉问。
“刘志峰没说,大概也是这时候抢到的吧。”张弓说,“米山带着灾民在县城里面大肆抢劫,抢完之后退出县城,躲进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