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嘉真是一点都不喜欢这种场合,光是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米嘉就唯恐避之不及。
他们还抽烟,还放炮仗,空气差的要死,呼吸都困难。又不好翻脸,只能维持笑容,拿着红包一个个发。
发完了还剩十几个,就全给了米太爷。
于是大家都很高兴,纷纷称赞米嘉的确是米家的骄傲。米家在村里好几百年,都没出过什么杰出人物,连个秀才都没有,今天总算是有了,可以告慰祖宗。
米嘉的家里又在另一个方向,米嘉开了车,把米太爷也搭上,开了差不多半小时才到。
乡下的屋子不求美观,外头就是个红砖房,连瓷砖都没贴,里头还好,收拾得很干净。院子里七八条狗转来转去,看见人就汪汪的大声叫。
米嘉父亲吧狗赶开,带着人进了屋子。凳子不够,米嘉只能发扬风格,坐在一个箱子上。
“米嘉,你现在发财了,应该考虑捐点钱给乡亲。”米太爷说。
“应该的。”米嘉说,“我捐十万块修路!”
“修路?修路是村里的事,不用捐那么多,随便捐一万几千块意思一下得了。我们姓米的在村委会没人,不要对村里的事这么上心。”米太爷说。
“啊?”米嘉没法子理解这是什么思考方式,在村委会没人,就不要捐钱修路?
“我说的是修族谱。”米太爷说,“我们小坑村米家已经好多年没修过族谱了,还是在我小时候修了一次。”
“不是大桥村吗?”战兰听糊涂了。
“我们原来是小坑村的,后来这里修大桥,有部分人就搬了过来住。我们米家就是那时候搬过来的。”米嘉父亲解释。
“对,小坑村还有些姓米的,人不多,我们这边才是主流。”米太爷说,“但是族谱还显示我们是小坑村米家,所以必须尽快修族谱才行。”
“还要多少钱呢?”米嘉父亲问。
“我问了一下人,如果简单修一下,只要五六万,族里经费已经够了。但如果要寻访族源,那起码要五十万。”米太爷说。
“怎么要这么多?”米嘉吓了一跳。
“我们要从米芾一路修下来啊。”米太爷说,“米芾是湖北襄阳人士,后来定居润州,他的后人又迁去哪里,我们先祖怎么到小坑村的,和各地米姓人士的辈分怎么排,这可是大工程。”
“米芾?”米嘉问,“北宋那个很出名的画家米芾?我们是米芾后人吗?以前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姓米的最出名就是米芾了,只能追到他头上。”米太爷说。
“就是没证据随便认的吗?”米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