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问:“贺礼带上了吗?”
冯秘书长回:“从早上就放车里呢!”
听起来似乎是要去参加一个什么典礼来着,但是廖公没叫陈殊回去,陈殊自己也不好开这个口。
车子开得极快,不一会儿就到了金门大酒店。门口站着几位穿着大褂,长衫的生意人,见了廖公的车,忙上前:“廖公,久候了!”
廖公笑呵呵,拉手道:“老哥哥,来迟了,来迟了。我罚酒三杯,如何?”
今天的金门大酒店已经被人包了,整个一楼大厅都清场了,墙角都摆满了鲜花,桌子上像现代自助餐一般摆满的瓜果、海鲜、炒菜、蛋糕、甜点、牛排,一旁还有大师傅现场片烤鸭,可谓是中西合璧。
冯琦和陈殊跟在廖公的身后,一位头发全白的老翁走上前:“俊波,知道你吃不惯这些菜,屋里桌上给你备了一桌淮扬菜,清淡。”
廖公笑笑:“好好!”又吩咐冯琦、陈殊:“你们两就在外边吧,不用跟进去了。”
陈殊乐得如此,一面又有人来招呼他们两,冯琦摆手:“我们自己动手,更有趣,你们忙去吧!”
冯琦是个老饕,指点陈殊:“这是从北京全聚德请来的大师傅,用果木炭火烤制,又以明火最佳,烤出来一股子清香。”
见桌上摆着螃蟹,陈殊:“这个时节哪里来的螃蟹?”
冯琦道:“这是养的,去年螃蟹肥了之后,从太湖里捞出,养在池子里,日日用新鲜鸡蛋黄养,才能在这个时节吃到呢!”
大厅里男男女女众多,还有不少洋人。陈殊开始尚且没有注意,夹了些螃蟹坐到一边吃了起来。
冯琦端了杯酒,走过来,笑:“你这吃螃蟹的手法倒熟练,不像是从国外回来的。”
陈殊自己凭空从天上掉下里,只好给自己编造了一个从国外回来的经历。不过,好在陈殊对这些疑问早有准备:“在国外,家里也是秋天常常吃螃蟹,元宵吃汤圆的。而且那些洋人根本就不会吃螃蟹,这螃蟹的价钱就十分便宜,又经济又美味儿,倒是常吃的。”
且说这头,陈殊要合作肥皂厂的那位杜公子,派了人跟着陈殊。
那小厮一路上紧跟,见陈殊回了家,第二日的确是去了革命军政府办公楼的。
杜均听了,实在怕又上当受一次骗:“你再去军政府门口蹲着,看她什么时候出来。”
小厮不敢蹲在门口,只好去对面的茶楼门口蹲着,到了中午见陈殊被一辆军车接走了,本想继续跟着,只是那车开得又急又快,没能跟得上。
回去之后如实说了,引得杜均大骂:“跟不上,不晓得搭辆黄包车吗?大街上那么多人,汽车能开多快?”
发了一通脾气,照例去戏园子听戏,半昏半睡之间听见楼下的人炫耀:“今儿晚上金门大酒店表老的生辰,财政部长廖公也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