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勇首先向李愬和罗家军的众将,通报东面的军情。
“诸位,我们忠武军,在李光颜将军的率领下,已经攻占了偃城,切断了吴元济东逃的道路,把住了蔡州的东大门。”
帐里众将,响起一片热烈的议论声,大家纷纷夸赞,“好,真是迅速,忠武军好样的。”“你们发兵以来,连克临颖、南颖、陵云栅,现在又克偃城,真是一路连战连捷,势如破竹,打得淮西兵一败再败,佩服。”
年勇笑道:“说到连战连捷,倒也没错,只不过这些战役,当初还多亏了萧将军……”
“咳,”萧柔说道:“你又何必见外……年兄,李光颜将军的伤势好了么?”
“承蒙萧将军挂念,李将军伤势已经痊愈。”
萧柔把当初李光颜箭以后不下火线,拔箭杀敌,勇震三军的事,给大家讲了几句,又引起现场一片赞叹,寇喜嚷着大嗓门儿,一拍桌子叫道:“好,有这样的拼命将军,不打胜仗那倒是怪了。壮哉,李将军威武。”
李愬也摇着脑袋赞道:“光颜如此奋勇,威武感愤,荡气回肠,令人钦佩有加。”
“真是好样的……”
……
萧柔问:“年兄,偃城之战,一定非常激烈吧?”
“不,偃城之战,是一个老太太,帮着拿下来的。很容易,很平静。一点也不激烈。”
“啊?”
大家一听,全都莫明其妙,相视惊诧,有些人忍不哈哈大笑,老太太?老太太能拿下一座城么?这简直是千古闻。
李愬作为一个书生,能够放下毛笔,提着宝剑阵杀敌,已经挺让人称道了,可从来没听说过老太太能够在战场发挥作用的。
这是什么样的老太太?
年勇笑道:“诸位可能不会相信,但确实是这样,我说的这个老太太,乃是偃城县令董昌龄的母亲,老太太快七十岁了,却是深明大义,她儿子任偃城令,而自己却被吴元济留在蔡州,当作人质。这也是吴元济的策略,知道董昌龄平素极为孝顺,这才扣押董老太太,以胁迫董昌龄为其忠心效力……但是,这位董老太太,却是个十分刚烈之人,她派人悄悄告诉儿子,从逆得生,不如从顺致死,你须得归顺朝廷,作一个大唐忠臣,我即便被吴元济杀了,也虽死无撼……”
“好——”
旁边众将听了,禁不住全都赞叹起来,这样知礼重义的老人,当真是可钦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