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针对性措施,更是无从谈起。
相较华枫而言,李成栋反而处于敌暗我明的不利处境,连接失败也在情理之中。
……
原因之三,出乎意料。
鱼龙混杂的敌军之中,竟有华枫这样的人物,委实出乎李成栋意料。
在他想来,来者不过是些热血上涌的武林豪杰。武功强则强矣,行军打仗定然一窍不通。
对付这样的乌合之众,他李成栋有的是霹雳手段。
未曾想,对方不但有谋略高手,竟然还懂得声东击西、遥相呼应之策;竟然还在短短数个时辰之内,将“李代桃僵”之计接连使用两次。
甚至,恐怕此时正在使用第三次!
如此决策,不但要求心思缜密,还要果断敢为。
敌军竟然有如此人物?
……
话说,华枫先后两次施展“李代桃僵”之计不假,但李成栋又从何得知?
自然是得自细作打探而来的消息。
经过两次前迎之后,对方“清军”越来越多,而“俘虏”却越来越少。
但总人数,却基本保持不变。
这,说明了什么?
此外,第二、第三批大军前往之时,一直被动挨打的抗清义军,竟然破例发起了多路攻击。
更加怪异的是,这些匪军都是一沾即走,并不恋战。
突然发动进攻,却又避而不战。
这,又说明了什么?
……
诸多疑惑在李成栋脑海盘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