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即将发生的陕北农民起义,孟南贞知道结果,却无能为力。
小冰河时代的天灾,加上明末腐败官僚和贪婪的地主阶级的人祸,使得一切的发生都顺理成章。
想要从官面上解除危机,他思虑了好久,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
这不是派几个能力强的官员,花大力气进行救抚就能避免的。
陕北的天灾可不是一年、两年的事儿,而是持续了很久很久。
大明本来就没有多少家底,又要支应辽东,又要应付陕北,实在是力有未逮。
思来想去,孟南贞才找到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那就是移民。
既然那么多百姓窝在陕北没饭吃,只能等着活活饿死,那为什么不把他们转移到别的地方去谋生呢?
封建社会,一般这样的迁移绝对是找死的行为。
毕竟大家都依靠着土地为生,资源早就划分完毕。你把外人弄过来,本地人还不得炸了?
幸好明末的环境给了孟南贞想法实施的空间。
东南的商业发展十分迅速,劳动力人口却十分不足。
新兴的商人集团没有政治地位,和地主阶级抢夺人力资源实在不占优势。
但如果是外来的人口,然后在国家干预下进行分配,那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忧的了。
对于劳动力如饥似渴的商人集团,一定会把这些人口吸收的一干二净。
而一旦从陕北调走大量的人口,那么那边的生存压力就等于是一下子减轻了。
到时候再加上一定的救抚措施,避免那场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也不是不可能。
唯一可虑的就是,一旦从那边调走的人口太多,对于西北地区的控制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不过和会带来灭亡的危机相比,一时的损失也不是不能接受。
等到大明回过气来,失去的东西还是能够拿回来的。
再说了,这个时代那边的某些势力也不成什么气候,这种风险并不需要过多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