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娃只能从最原始的地方做起。
伊娃指挥道具师采集了很多道具放置在场景中,这些道具的存在感甚至超过了场景和某些剧情。
伊娃一边放置着道具,一边说道:“那儿,那儿放一根管线,这里放一个握力器,那边放点卫星碎片。”
一开始那些工作人员还不理解,这伊娃放那么多道具在现场干什么。
但是当那些道具在场景中随着镜头一起漂浮起来了之后,人们会看到空间中最真实的一面。
那些漂浮的管线、圆珠笔、握力器、纸张、螺丝、缆绳、卫星碎片,假牙,最黑漆漆一片无垠的黑暗宇宙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窒息的、无力的氛围。
伊娃想要借助这些道具,表达一种软着陆的情感。
一种无助的、孤独的、软弱的感情。
显然,在伊娃这里,她重新定义了环境、背景、道具与剧情、人物的关系。
就是这么一个破破烂烂、状况频出、充满了日常物品和平凡材料的太空舱,寄托了男主人公所有的孤独感。
因为剧情不长、人物极度少,所以在她的电影里,环境、背景、道具是她传达情感的一种工具,是她链接和观众的一种器具。
而在别的太空科幻片里面,场景只是一个辅助的存在,提示观众、引导观众、催眠观众,等到观众的注意力顺利投注到人物身上时,聚光灯打在演员身上,所有那些背景道具就都可隐退到黑暗中去了。
在伊娃这里,场景、道具,和人物剧情一样重要。
同时,伊娃的审美也足够独特,你会看到她设计出来的飞船船舱,以及广袤月球。
原本着些是美术设计做的,但是伊娃看到了美术设计设计的那些太空舱和场景之后,十分不满意。
她皱着眉头说道:“我不是否认你的审美,我只是觉得现在的太空片,受雷德利斯科特的《异形》影响实在太大了,动辄都是雷德利风格的太空舱。”
这个世界并不是在只有《异形》……为什么后来那么多科幻片的太空舱全是根据异形的模子去刻的……
但是伊娃和美术设计说了半天,结果都没讨论出个结果来,美术设计认为这就是最符合现在人审美的太空舱,已经设计得很时髦了。
伊娃觉得不够创新,都是根据以前太空片的老路子来设计的。
最后伊娃没办法,美术设计做不出来她要的,她只能自己撩袖子去干了,大不了干完让美术设计在帮她精修和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