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诬陷李牧对秦国最有利,为什么他只字不提?!
赵迁发疯一样翻出姚贾的卷宗,看完后头晕目眩。
卷中有评:“牧,千金不为所动,万户不改其心,忠臣若是,千载难遇。”
卷尾是姚贾临终供词,生命结束之前,他为罪行忏悔。
“贾本卑劣浊人,三寸之舌杀人盈野。罪深于赵,功盛于秦。赵人卫国,贾护秦主,言于此尽,不可再说。千般罪孽,唯死能赎。”
不是无话可说,而是不可多说,姚贾这只硕鼠在护着谁?!
真真假假再看不清,从咸阳送回的密报终于让赵迁下定决心。
那密报说,秦王在咸阳东北的兰池修建君侯府邸,要迎一位李氏新侯入主。
侯?仅次于王的侯爵?
零散证据终于串成一条完整的线:秦国用“平分赵国”为诱饵劝说过郭开、司空马、李牧和赵嘉。郭开已经位极人臣故不为所动,司空马将计就计提出献土存国,赵嘉欲独自掌权所以拒绝,李牧动摇了,姚贾以死相保的就是这一位秦国新侯。
此推断得相邦赞同,他甚至惊叹千里驹高明,市井老儿怎么看得比我们还透彻?
赵迁下令以宗室将领赵葱代替李牧,派齐国援将颜聚顶替司马尚。
司马尚无奈奉命卸任,赵葱却被李牧赶了回来。
“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待秦军撤退,再回邯郸请罪。”
猜疑终于得到证实:回邯郸请罪?回邯郸称侯吧!
朝中有人为李牧鸣冤,推测这是秦国的阴谋。
“臣闻间者有五,因、内、反、死、生,姚贾可能是以死离间。”
死间?放屁!姚贾根本就没说过李牧一句坏话。
为消除这些人的疑虑,赵迁发书让李牧回朝自证清白。
昏君之所以昏,大半不是愚蠢,而是无知。
赵迁能看懂朝堂的尔虞我诈,看不清战场的瞬息万变。
两军相持,主帅离阵意味着什么?
若宣回李牧,王翦必然有机可趁;若宣不回李牧,说明宝剑已不听持剑人使唤。
宣令使臣带回一行血书: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