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左相,这五王十三绝应当归于哪部哪司?又改如何安排?”得到陛下许可,吏部尚书向左相提问。
“陛下,这就是刚刚微臣让弼国公不要拒绝陛下任命的原因!”左相听了问题,见皇帝也颇有兴趣,便面向陛下禀言,“倘若当真实行五王十三绝之策,那么这五王之中必有我朝堂中人,而我朝堂众臣与皇室众俊杰唯弼国公一人在江湖中甚有口碑,深得武林人士佩服,要想压服江湖中人,恐还得弼国公出任坐镇中央的王爷之位!这其余四王和十三绝也需弼国公节制!”
“嗯!甚好!诸位爱卿还有何补充之处?”皇帝欢喜之色露于面部。
“陛下,老臣不欲做这个武林王!”弼国公听到左相的建议之后,立马出列反对。
“国公以为如今朝野上下,大汉内外的情势如何?”左相面对弼国公,出声问道。
“哼!”弼国公表示不想回答,刚刚上奏之时,这些东西都已经陈述得很清楚了。
“想必国公也知道天下武林的纷乱不利于大汉一统,更可能被外夷趁虚而入!”左相又劝一句。
看着弼国公似乎态度也有些放松,皇帝陛下也适时出声:“爱卿,朕知道你一生清廉无染,不想陷入这等名利旋涡中,但,这么重要的位置,你放心交到你不放心的人手中吗?”
左相晓之以理,皇帝动之以情,弼国公思量再三之后,当下鞠躬一拜:“老臣领命!”
这一声“领命”,有人欢喜松气,也有人郁闷淤气。
“哈哈,好!有弼国公坐镇武林中央,节制大汉武林,朕心甚慰!朕亦心安!”皇帝陛下抚掌大笑,开怀不少。
“趁此良机,众卿家一起想想这其余四王该如何评选,十三绝又该如何甄别?”皇帝说到,“还有他们各自的称号!”
“这就需要公孙大人了!御史台手下十三道监察御史监察天下,情报丰富,公孙大人可有合适的人选能够入征这五王十三绝?”左相提议道。
“嗯,公孙爱卿,这么久都不说话,可是有了什么想法建议?”皇帝问到。
御史大夫公孙愚出列,高举圭角一拜。
“微臣一点愚见,恐污圣听,还请陛下恕罪!”
“尽管说来,朕赦你无罪!”
“是!五王地位崇高,又有弼国公担任中央王,那另外四王就不仅再是单纯的德高望重即可,一定要使这四人的名望平齐,就算名望不及弼国公,也不能相差太远,而且,这四王一定要是坚定地大汉尊上的拥护者。”
“说句冒犯的话,这四人可以不敬朝廷,但一定要崇大汉!”
“有什么区别吗?”一名大臣问到。
“朝廷便是上至陛下,下至兵吏的这一完整的统治管理体制,而大汉,是国,是家,是头顶的天,也是脚踏的地!”公孙愚解释道。
“公孙大人,你这说的是什么话?身处大汉,焉能不敬朝廷,不敬陛下?”又一名大臣出声斥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