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分,文森还是很有把握的,因为索默教授表明了态度支持,如果先推行学习之家的话,可以获得很多的便利。
“你准备怎么做?”格温问道。
“我们的互助之家,公司注册地点在纽约,可以在这边开个工作室,处理公司事务!”文森显然早就盘算过了。
“场地可以向学校租,资金方面可以抽调互助会,或者股东一起投资,人的话,我们可以找大二大三的学长们,他们和学习之家签订合约,每个礼拜,规定多少个小时的课程!”
格温没开口,而是默默的在盘算这种可能性。
场地,资金,人力,三者都没问题的话,只要在管理上下功夫,还有就是宣传……其实宣传也很容易,中学的学习互助会,计算起来,成员有两千,都是即将毕业,或者过一两年毕业的。
他们难道就不想接受来自哈佛的学生们的教导吗?要知道这些学生都是来自问题学校的精英,他们深刻的明白自己的学习环境多么糟糕,反而更加向往名校。
在这种意愿的支撑下,购买哈佛学生的课程,完全没问题,而且这些学生,不是没有钱,来自互助会的分润,足够支撑这些课程。
与其把那些钱花在无谓的事情上,还不如用来购买课时。
如此一想,格温竟然觉得,推行学习之家势在必行。
时机完全成熟了!
格温来了兴趣,拉着文森坐在树下,详细的询问他的计划。
怎么说,格温也是公司的股东之一呢!这些事情当然不会错过,而且她本就是来自富豪家庭,眼界和智慧都不差的。
文森也正好需要有个人来和他探讨,于是把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两人讨论的同时,逐渐把计划完善。
等哈维等人找过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晚餐在一家餐厅里度过,七八张桌子,大家围在一起,气氛非常热闹,餐费是聚集时候统一交的,文森还没土豪到自己承担。
没有喝酒,而是选择饮料,因为年龄不到,也因为要开车。
一直闹到了九点多,众人才逐渐散去,两所学校距离很近,开车的话不要十分钟就够了,而且交通也很方便,有地铁和公交。
文森自然是开车送格温,同车的还有格温的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