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兄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眼睛放光的薛氏三郎搓着手,“大兄你可知道那日咱们大胜柳营队,赚头最大的一笔是甚么?”
“二成票账,还有甚么?”
“不不不,是21号竹盔,一顶南山制竹盔,不过十文钱。可大兄可知卖了几何?”
“多少?”
“散货两万多。”
“那才两百贯。”
“可两市铺面及洛阳咸阳诸地货商,却是包了长单,只要21号还能跑,这‘飞毛腿’就是个摇钱树,咱们琢磨几个花头,又能赚上一笔。”
“你还没说多少。”
“二十万。”
“多少?”
“二十万。”
“嘶……”
两千贯,虽然单独拿出来是不多,可这只是因为一个人,于是就卖了一样东西,就赚了两千贯。
要是多来几样呢?
“而且大兄,我看了,灞水那馆场,大头也不是票账。”薛三郎目光灼灼,“这东宫也着实有些能人,柳营队那地界,多是卖咸香豆子的。不拘是松子、阿月浑子、板栗……多是咸口。这也就罢了,除此之外,光酸梅汤,就卖了一万多大筒。止这些吃喝,就有一千多贯进账。”
舔着嘴唇的薛三郎更是道:“再有柳营队皆着绿袍,光绿头巾就卖出去六七千。一条头巾才值当几何?可上面印着柳营二字,它便是能卖二十文!”
“这一个月要是有三五场要紧大赛,岂不是大赚?”
“可不是?当初我等还觉得东宫修那场馆是个榆木脑袋,如今看来,这本事全在场外,不在场内。大兄,咱们也不消多去琢磨,照着柳营队来就是。”
“好,咱们在合计合计,明日召来弟兄,早作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