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第五十八章
又过了几日, 明日便是白鹭学府考核的日子了。
这一日, 樊凡早早就带上学政大人的推荐信来到学府前,学院前已经集聚了不少学子, 与樊凡一样, 都是来递交推荐信, 换取考牌的。
轮到樊凡的时候,学府负责验校推荐信真伪的老学究先是面无表情地接过信封, 抽开后看到那个红官印,微微吃惊, 抬头看樊凡,见樊凡还是小童模样,顶多不过十二三岁,便更惊讶了。
“将你的户籍牌予我。”
樊凡将户籍牌递上。
“果真是你,子午年生,今年尚且十岁罢。”那老学究喃喃,不敢置信道, “早就听说, 刚刚就任不久的大宗师, 今岁仅仅放出了两封推荐信, 其一是号称苏州府第一少年才子的白若水,这第二封推荐信久久未现,今日总算是来了……长江后浪推前浪, 甚好甚好。”
言罢, 将办好的考牌递予樊凡, 樊凡恭敬接过,道:“谢过先生。”
身后则是一片哗然。
不想这个已在风头浪尖上的十岁小童,今日又多了一层身份——大宗师亲荐的门生。这等运气真是爆棚了。
“唉——”旁边一名年将三十的生员长叹,丧气而又不甘道,“吾儿亦将十岁,奈何我这当爹的,竟还比不得与之同岁的学童……寒窗二十年,考了秀才,进了县学,才堪堪拿到一封推荐信,如今来了这里,方知天高海阔。同入学堂,同读经书,何至于此?”
都是读书人,都是读一样的经书,人和人的差距怎就这么大呢?
虽满是不甘之意,却无半点贬低樊凡的意思,于是樊凡上前答道:“太公八十遇文王,当国师,灭商成周;晋文公六十五率军破楚,称霸中原;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言当世之要,成三代之光……古往今来,大器晚成之才何其多,大兄何必苦恼于此?至于我一小童,不过是历史浪潮中的一粒沙,成也未必,败也未必,实在无需以我为例。”
樊凡举了姜太公、晋文公和苏洵三人为例,言下之意就是,诸位学子还是要多多参照古人,厚积薄发,始至千里。至于他,只是一稍稍冒尖的小童,当下看似风光,往后却未必能如何呢。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样的例子也不在少。
他这一番谦虚的话,博得了不少周遭学子的好感,纷纷微微颔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