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闻教授还有个很特别的符号,北大自费留学第一人。
自费出国留学在如今看来不值一提,但在八十年代初,却是非同小可的事。
钱倒是小事,在那个年代申请自费出国,几乎就是走上了一条绝路。
八十年代都是铁饭碗,当年办护照相当严格,想申请自费出国,必须辞掉公职。
拿护照,户口就会被注销,两者只能选其一,李彦宏当年就是为此当了多年的黑户。
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很金贵,更不用提北大毕业生,一旦申请自费留学,就意味着在国内多年的努力化为乌有,将失去所有的一切。
顺利出国还则罢了,如果没走成,后果绝对是灾难性的,即便拿着北大学历也只能做个社会闲散人员,这在买口粮还得凭票的年代,几乎就是把自己逼上了绝路。
那年月办护照难,拿签证更难,拒签率极高,海闻作为北大自费留学第一人,自然是一举成名。
当然,在海闻成功的背后,倒下了多少失败者,这已经不可计数了,好在那是一个凭本事吃饭的年代,改革开放的大潮终究是不可逆转的。
…………
光华换届在即,将来少不得要跟新院长打交道,陈乔山倒是存了心思,至于跟李股份打听情况,这就是个笑话,两人谁也没当真。
见两人进来,李股份很是仔细地打量了陈乔山几眼,如果没记错,这应该是他们第二次照面,不过陈乔山给他的印象却愈发深刻。
周胜和陈乔山礼貌地问了声好,李股份走到会客沙发处,说道:“不用客气,坐下说。”待两人坐定,他主动问道:“小陈,知道我今天为什么找你吗?”
陈乔山有些纳罕,这未免太直接了一些,不过他还是说道:“因为创业基金的事吧?”
创业基金进展并不顺利,陈乔山也有些恼火。
实话实说,这就是笔变相的广告赞助,他根本没指望获得回报,主要是跟清科别苗头,顺便给青山资本打广告。
陈乔山另外也存了些小心思,每年几百万的投入,换几年安稳,回头拿个毕业证,方方面面都交待得过去,算是花钱买个心安。
现在倒好,事情被李股份卡住了,而且理由很正当。
陈乔山心里很清楚,青山资本确实是个黑户,根本没拿到批文,短期内也不可能拿到。
事情还真有些棘手,在当下,政府对股权投资的管控很严格,做人民币基金,陈乔山在国内不可能筹到一个亿,至于美元基金,那更是一笔天文数字,短期内根本不用指望。
如今还没有天使投资人的说法,想据此说服李股份,可能性不大。
解决的办法也不是没有,比如找经院合作,有严教授的面子在,刘伟肯定不会从中作梗。
不过事分两面,陈乔山也不想把事情闹僵,他如今还是光华的人,李股份一天不表态,他就一天待不安稳。
陈乔山今天来,就是存了最后一搏的心思。
如果事情真的没办法挽回,说不得,他也只能选择去经院,虽然有可能被人诟病,可总比被强制退学强上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