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知道吴家大公子二公子中了头名,都中了,和顾昭可不一样,菁华郡主多了两个有才的表哥。”
“嘉和,你不在意的是吗。”静安是敏感的人还是察觉了一点,认真的看着她。
嘉和郡主说不出话,而后:“我们说点别的吧。”
静安县主才不在意。
*
春闱过后殿试,殿试在保和殿,应试者自黎明入,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
等礼节,然后颁发策题。
务策一道,题长二、三百字,所询一二事,策文不限长短,必须用正体,即所谓“院体”、“馆阁体”,字要方正、光园、乌黑、体大。
从某种角度来看,书法往往比文章重要。
殿试只一天,经受卷、掌卷、弥封等官收存。
这次的殿试熙和帝也出现了,依然是监考阅卷,只考策论一题,巳时开考,未时起可交卷进行批阅。
此时策论已经下了,考生看着策论,等着面圣。
熙和帝带着人一入保和殿。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吧,开始。”熙和帝在官员陪同下,看着下面这次参考的新进贡士,都看了看吴家的小子,目光顿了顿,没有多看,也没有单独询问,叫了一声起,对着身边的人道。
走了出去,把这里交给下面,这些参考的,以吴礼为首,抬头,起身。
然后便是考官说话,坐下来后,知道今次的殿试要考的策论是什么后,几乎所有的新进贡士都想快点交卷,给陛下一个好印象。
哪怕交得快不代表写得好。
他们的卷子会交给专门的官员,被挑中才可能会被陛下亲阅。
而陛下阅卷阅到后面,十分疲惫,很容易失去了赏文的耐心。
不少人认为他们交得快,陛下就可能亲阅。
同样的策论,答卷很大程度上来说大同小异,除非破题惊艳,答得惊艳的,被记住,还有就是耳目一新的。
然后只有交得快的,剩余的考卷都是交给八名监考官进行审阅。
戌时,会在所有交卷的考生中选出最出彩的前十名,进行深一度的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