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子位于江州的权贵富人区,开个赏花食花的私房菜馆,给夫人小姐们聚会聊天,喝下午茶,再合适不过了。
毕竟古代的闺阁小姐也没机会日日出门,更别说是去热闹喧哗的地方,但在家门口就不一样的。
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百花宴不开起来都说不过去啊。
陆青瑶和秀秀相视一眼,点了点头。
那宅子低价买的,还没洒金街的旺铺贵呢,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改造一下变成食肆。
离家那么近,吃饭都有着落了。
“阿姐,这个好。”秀秀很喜欢这个提议,离家近,干活看淼淼两不误。
就这样,江淼淼的提议被采纳了。
糕饼铺子直接一跃成了私房菜馆,娘亲为食肆取了个通俗易懂的名字。
百花斋。
顾名思义就是以花入食,赏四季花卉,吃百花宴。
只做与鲜花有关的菜肴点心。
设想是这样的,有吃有玩,一条龙。
可以赏花,吃百花宴,还可以投壶蹴鞠,插花品茶,也可以观舞听曲。
当然,消费是不可能低的。
估摸一席下来,上百两银,甚至上千两银都有。
吃的就是一个情绪价值。
秀秀姨一听,感觉挺有挑战的,就来了兴致,抱了一个匣子出来,将积蓄给了娘亲。
“阿姐,我可说好了,做百花斋的东家可以,但我只研制菜品,其它我可不管哦。”
“那成,你就负责研制菜品和收钱就成。”陆青瑶笑道。
因为东家不止她们俩,还有巧儿,她决定将百花斋交给巧儿打理,自己就负责收钱,做个甩手掌柜。
巧儿也是时候可以独当一面了。
陆青瑶在崔老太太那里了解过孙家。
孙掌柜孙豫,原来也是有官职在身的,任监察御史一职。
后因触怒皇帝被贬官罢职。
崔太傅钦佩他人品,不忍他满腹才华埋没于乡间,便邀他做了幕僚。
一做就做了好几十年。
如今都是儿孙满堂的人了。
直到崔太傅告老还乡,孙豫依旧追随,带着妻儿一同来了江州。
孙砚书是家中最小的,也是唯一一个准备入仕的。
他上头还有两个哥哥。
孙家大郎从商,娶的是抚州商贾潘家的女儿,孙家与潘家是世交,算起来两人也算是青梅竹马。
孙家二郎从戎,是申国公穆云戟麾下的校尉,娶的乃是孙豫曾经的同僚,许御史的嫡长女。
如今两儿子都在京城,虽说是老大媳妇管家,但据说俩儿媳为了掌家权争了好些年。
潘氏嫌许氏穷酸,许氏又嫌潘氏门第低,谁也瞧不上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