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区卫生院。
根本来不及看看接下来要上班的卫生院长什么样,陈蕴埋头冲进大门,心里只剩下一个念头。
有条件了一定要买辆自行车。
“陈大夫早。”
负责打算卫生的蒋婶笑眯眯地抬头打招呼,卫生院大厅里全是水渍,土腥味比外头还重。
蒋婶人很勤快,就是做事太死板不懂变通。
拖地的拖把洗完后多半没挂起来,被雨和着泥水这么一泡没有土腥味就怪了。
“蒋婶早。”陈蕴笑了笑。
厂里发的几年雨披还没用几次就磨得只剩下皮,一路狂奔下更是撕裂出长长几条口子。
后背不仅湿了大块,要置办的零碎又要增加一样。
好在衣柜里还有套备用衣裳,等到办公室再换就成。
随手把雨披挂到门后,陈蕴总算有时间慢慢打量起卫生院。
别说卫生院面积还挺大,光是大厅少说得有五六十平,除了收费处就门口一张桌子作为显眼。
桌子是干什么用的……手动版的打卡机。
上下班都要签字,月末根据这份手写考勤发奖金和工资。
陈蕴走到桌子前,弯腰写下自己名字。
一看前头只有蒋婶和两个后勤的大娘名字,其他护士和医生竟然一个人都没来。
手写打卡的弊端也非常明显……不管早晚只要有名字就行。
卫生院有两层。
一楼集合了诊室、治疗室、抢救室、药房等等,反正只要涉及医疗的都在下头。
二楼则是领导办公室和住院部。
住院部……两张床。
厂子职工及其家属有一万多人,按理来说卫生院平时应该非常忙碌才对,可事实却是恰恰相反。
职工在卫生院看病可以全部报销,家属一半需要自费。
可职工说穿就两千多人,剩下全是家属。
一半的费用那也是钱,有个头疼脑热忍两天自然就好了,忍不过去的再上医院瞧。
那问题就来了……卫生院就没个能看病的大夫。
包括原身在内,卫生院共有三个医生。
左玲玲是副厂长小姨子,赤脚医生培训了半年,不管什么病都喜欢开土霉素兜底。
叶援军大夫倒是个非常有经验,不过擅长的是枪伤包扎以及怎么徒手从肉里挖子弹。
最后剩下原身,医学院稀里糊涂毕业,医学知识也只是半吊子。
想起前世八年医学教育,十年临床经验积累才敢自称一声陈大夫,两个时代的医疗差距可见一斑。
在陈蕴记忆中,卫生院连肺炎都没法治疗。
只要病情稍微严重点的卫生院会马上通知家属往县医院送,久而久之大家伙都晓得卫生院看不了大病。
除非实在舍不得花钱上县城的才会来卫生院看病。
陈蕴签好字,往记忆中自己的诊室走去。
诊室就是办公室,集看病、换衣间、休息处、办公室、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