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小姐大婚,乃是传遍整个东京城的大事儿。
甭管什么朝代,八卦永远是人们亘古不变的传统,几天时间,大街小巷的传言已经是传的五花八门儿,有的说男的早些年便和陈家小姐相识,二人青梅竹马早已私定终身,如今只不过是走个过场给个台阶儿下,还有的说那公子原本也是个世家子弟,两家早有婚约,只是男子家道中落,陈家便不认这门亲事,如今男子回来便是为了争口气。
甭管哪种说法,相同之处是当东京城的女子听到男女二人故事之后无不感动得泪流满面,纷纷想要来亲眼见证这一佳话。
大婚前一日,陈府外。
一年轻道士入府。
对于这位年轻道士的登门的消息,陈家上下鲜有人知,只有些个府里老人因为招待伺候的缘故瞧见了几眼,但随即便被上头下了命令此事不可外传,起先还有些个胆大的私下里议论两句,但在听说这年轻道士是打龙虎山而来之后便纷纷住嘴。这些个长年待在世家门阀的下人仆役们,耳濡目染之下,哪个不是人精?庙堂官员私通江湖门派本就是大忌,再加上如今正是朝堂暗流涌动的时候,若是这消息从自己嘴里传了出去,天知道明个儿睡醒自己脑袋还在不在自己身上。
陈家后院一处平日里不允下人们来往的偏房内。
年轻道士席地而坐。
看模样是在占卜,不过用的却并非揲蓍,而是更为简单的金钱卦。
除了年轻道士,屋内仅有陈临,曾会二人。
“小道长?如何?卦象可看出好坏?”
说话的是陈临,对这位龙虎山而来的年轻道士言语间颇为恭敬。
一旁的曾会虽未讲话,但从表情也可看出,对卜卦结果颇为在意。
“凶中有吉。”
年轻道士不紧不慢缓缓开口说道。
尚是叔侄相称的一老一壮二人闻言皆是眉头微皱。
对于眼前这位小道长的占卜之术,叔侄二人并未有丝毫怀疑,小道长虽然年轻,但论辈分,却是实打实的当今道教龙虎山一派第二人。
龙虎山前任掌教占卜之术闻名天下,据说大宋开国之后,天子屡次派人拜访,意图让其为大宋朝推演国运,皆未应允,龙虎山也因此不得赵家天子圣眷,让青城山的道统地位逐渐式微,但这也恰恰印证了这位前任掌教占卜之术的高深。
而眼前这位年轻道士,正是龙虎山前任掌教亲传关门弟子,宋清照。在多年前与青城山颇有渊源的曾家更是知道,这位看起来年纪轻轻的小道长,不但继承了前任掌教的全部衣钵,在占卜一道上,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那究竟是凶多,还是吉多?”
对于明日女儿婚事,不仅仅关乎女儿幸福,对陈家来说,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陈临心中难免不安。
“凶多。”
年轻道士坦言。
曾会,陈临二人闻言眉头皱的更紧。
“所以贫道来了。”
未等叔侄二人开口,年轻道士便接着说道。
二人这才算松了口气。
“言下之意,小道长有破解之法?”
一直从未开口的曾会问道。
“既是凶中有吉,即便贫道不插手,最后也自然是逢凶化吉。”
年轻道士说话依旧是不紧不慢,看得出这位应是龙虎山辈分第二人的年轻道士并未想往自己身上招揽多大功劳以换取这曾陈两家的感恩戴德。
“小道长这么说,我便心安了。”
得到答复的曾会此刻脸上已没了方才的眉头紧皱。
“我有一符,陈家主可交于令女。”
年轻道士看向陈临说道,陈临闻言慌忙上前。
年轻道士从怀中取出一张看起来颇为普通的平安符递与陈临。
“多谢小道长,稍后我便交于女儿带在身上。”
陈临恭恭敬敬地接过年轻道士递来的平安符。
“今日不如小道长便在府上住下,也好让陈家略尽地主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