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汽车从业者,我很感谢德国汽车工业为我们国家带来现代汽车工业的火种,你们教会了我们许多知识和技术。
在中国,有句话叫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虽然我们技术还有一定差距,但得益于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分工,我们中国汽车学得很快,发展也很快。
好比待会要进行碰撞试验的‘宋’,它从立项开始就完全遵照国际开发程序一步步进行,全程都是按国际化高标准设计研发,它其实也是现代汽车工业的结晶之一。
我可以保证,‘宋’完全符合欧洲安全标准,待会碰撞试验结果足以证明一切。
为何今天我亲自出席现场,就是希望让广大欧洲人民认识到,其实中国人也能够造出优秀的汽车!”
韩皓真诚的一番话,让不少刚才还戴着有色眼镜的观众放下成见,开始期待马上到来的碰撞试验,看看“宋”是否真的如同讲述般成绩优良。
轮到第三位嘉宾发问,他想了一下后开口发话道。
“据我所知你在中国商界拥有一定地位,请问你如何看待中国人越来越多抢走欧洲人的工作岗位?”
这个问题足够尖锐,已经超出了汽车业的范畴。
“嗯,我想澄清一点,就是并不是中国人抢走了欧洲人的饭碗,而是欧洲的企业家因为各种原因主动到中国投资,把工作岗位带到了中国。真要追根究底的话,我想这个问题你们去问他们更好。
还有一点我要强调,就是一位普通中国工人的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人民币出头,这只是在座诸位月收入的十几分之一。到底国际进一步分工,许多产业工厂转移到中国,只需要付出极少数成本就能购买到超值的产品回家,谁才是最大的赢家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
另外,我还得声明,就是岗位并不是到了中国就不会转移。一旦‘宋’试水不错,像我就有在欧洲建立新汽车工厂的打算,预计将会给欧洲带来不少的工作岗位。
欧洲企业可以到中国投资,今后中国企业说不定也能来欧洲投资,将会给欧洲带来许多工作岗位。
我们中国人带着极大诚意来到欧洲,并不希望因为偏见而毁掉中欧间共赢的局面。”
韩皓的话,既代表了自己,也一定程度说出了中国商界的心声。
……
在电视对话中,韩皓充分展示自己的个人魅力,让许多电视机前的观众领略到中国新一代商界领袖的风采。
许多欧洲民众都牢牢记着了这个年轻人,他敢于在欧洲媒体上用英文侃侃而谈,为自己也为国家争取合法利益。
时间过得很快,马上就到激动人心的碰撞现场试验了,收视率继续突破记录,许多人都等待这个时刻带来。
一战封神,还是收拾行李灰溜溜回家?
碰撞结果对“宋”,和对韩皓来说,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