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不远处就是马嵬坡,上午发生了一场小规模的前哨战,大魏哨骑以全灭收场。
后面百余大魏哨骑去彼处抢占高地,控制视野,结果没多久,蜀寇又派了二百余骑前去舍命厮杀,把那高地抢了回来。
那地方居高临下,整片战场一览无余,谁能将之控制,谁就有视野优势。
一旦两军交战,上面的骑兵轻易便可寻找到最佳的切入时机,还能通过台地绕到敌后,确实是兵家必争之地。
这也是蜀寇第一次如此不惜代价地动用骑兵,争夺地利。
由此可见,蜀寇确有与大魏在渭北决战的打算了。
毕竟,大魏都已中他诱敌深入之策,主动出营邀击,他们再不趁此时机,以堂堂之阵来战,难道要等大魏退走后再去攻打坚垒?
到了马嵬坡,没有受到阻拦。
登上台地才发现,原来蜀寇两百余骑已经在与文钦率领的百余虎豹骑纠缠起来了。
文钦在追,蜀骑在逃。
显然,文钦绕后诱敌成功了。
只是位置不太好,而且更远处,已经有蜀寇骑兵前来接应,而且人数比他们人数更多。
州泰一下皱眉,蜀寇是真的不惜代价要争这台地啊,早知道多带点人来了。
不及多想,赶忙打马上前接应文钦,文钦的位置似乎看不见来骑,真说不好到底是蜀寇中了诱敌之策,还是大魏中了诱敌之策。
蜀魏几百骑立时战在一起,蜀骑射御之术略逊虎豹骑,但似是自知自己是设伏一方,后面有援,所以战意比魏骑要高得多。
文钦与州泰只得放弃纠缠,带领虎豹骑且战且退,一直被蜀骑追出五六里,大魏留守的千余骑收到消息赶来支援,蜀骑才终于退却。
这时候,大魏才终于在这片台地上站稳了脚跟。
但蜀骑也未离开台地,这片台地很大,几十里宽,蜀寇只是退却到了十几里外,也就是蜀寇营地正北,显然,不可能给大魏骑兵居高临下逼近监视的机会。
真要过去,估计就是惨烈的厮杀了,倒不是杀不过,但骑兵不是这样用的。
一清点战损,大魏损失七十,蜀寇则撂下六十多具尸体。
数量上算是旗鼓相当,但以虎豹骑之精锐去换羌骑的贱命,令文钦州泰等人有些痛心。
不过不得不说,继前哨战后,又迎来一场骑兵战,魏军上下已经能感受到大战前夕剑拔弩张的气息了。
下半夜。
中军大帐。
州泰和衣就席而睡。
忽有一亲卫入帐:“禀参军,暗哨来报,看到大量蜀寇源源不断自渭南往渭北移动!”
州泰略一沉吟,随即立时命人找来王观、陈圭、孙礼等府僚,把消息告知众人。
“蜀寇夜里调兵,这是想打我们一个出其不意?”王观问,“他们会不会凌晨前来袭营?”
如今双方营寨都立足未稳,蜀寇战意又很高,确实可能会来袭营。
州泰想了想:“料想不会,大概就是渭北兵力不足,却又不想被我们探知虚实,所以才夜里调兵,先把消息告诉骠骑将军吧。”
事实上,从蜀寇并未如骠骑将军所料,直接弃营而走,他们这支队伍的任务就已经变成了坚守。
要是蜀寇举大军而来,列堂堂之阵求诸野战,他们要么是直接退却,回到二十里外的坚营固守,这是稳妥之策。
不然就是拖住蜀寇,为骠骑将军争取袭夺蜀寇南营的时间,这是高风险高回报之策。
芦苇荡东。
魏军大寨。
中军大帐。
州泰的亲卫把蜀军在夜里调兵之事报到司马懿处。
“骠骑将军,天快亮了,要不要立刻调兵遣将?蜀寇南营空虚,正是前去夺营的大好时机!”周当听到消息兴奋起来。
所有迹象都表明,蜀寇已经中了他们的声东击西之策,把主力调到渭水北岸去了。
魏平神色犹豫,最终开口:“骠骑将军,既然蜀寇主力已至渭北,我那埋伏在芦苇荡里的四千将士,可以不用埋伏了吧?”
他四千将士上半夜就已经进入了芦苇荡中,找了几块沙洲盘了下来。
又闷又湿又热,蚊蝇蚂蟥啥啥都有,实在不是人呆的地方,但不得不说,确实适合打埋伏。
毕竟这芦苇荡实在很大,诸葛亮就算明知这里有埋伏,一时半会也找不到他们在哪。
真敢贸然进去,不明伏军兵势厚薄,也不明地形,还浪费体力,完全就是送死。
司马懿笑了笑:“继续埋伏,我料蜀寇主力必来夺我此处大寨。”
魏平、周当、贾栩诸将,乃至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二人皆是一滞,没听懂这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