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剃度(3 / 3)

“宋施主,大齐律法有云,民家女子未经娶嫁者,不得为尼。若贫僧未曾记错,宋姑娘如今还云英未嫁,不能受戒。”

宋云谣缓缓直起身,沉默片刻,道:“住持恕罪,此事,是我与母亲骗了您。”

“愿闻其详。”

“当初静雪庵收留了我们母女二人,住持问起身份来历,母亲谎称我未曾娶嫁,是打算风头过去,好另觅良婿。”

她低着头,声音悲戚婉转,长睫下的目光却不见哀色、异常清明。

“三年前,镇上屠户张家托人来说亲。张家图我相貌,我图张家殷实,一拍即合,便嫁了过去。可没想到……我那男人是个不成事儿的,仗着家中有父母帮扶,整日吃酒赌钱不说,醉了还对我拳打脚踢……”

她哽咽着,抬袖拭泪,演得情真意切。

这世上的好命大多相似,命苦的却千奇百怪、形形色色。从青田县到杭州城,见过那么多苦命女子,她连谎话都不必打腹稿,编得毫不费力。

“我也逃过,可刚回娘家待不了半日,便会被父亲亲自送回张家……”宋云谣低低抽噎一声,“那日子,我实在过不下去。”

“后来,是母亲看不下去,说若再待在张家,就只等着给我收尸,这才决心要带我离开。”

她回忆兰姨的口吻与脾性,小心学舌。

“可还未等我们脱身,我男人有天吃酒醉倒,头摔进稻田上里,夜里稻田放水,就这么淹死了……

“母亲不忍我在夫家守寡,退了聘礼,将我带回家。没过几天,父亲又要将我嫁给邻村的老跛子,母亲心疼我,干脆带我逃去了外祖家。”

她哭了几声,含泪抬眼看向法真。

天色近暗,法真神色晦暗,隐隐有种不为所动的冷淡。燃灯佛高大的剪影笼罩着她,一人一佛居高临下俯视着她,宋云谣忽然感到一阵窒息的心悸。

她咬紧下唇,又开了口。

“后面的事,母亲说的都是真的……外祖家几口人早就死在饥荒里,我们当了一阵子流民,后来又遇到劫匪,九死一生,才终于到了静雪庵。”

大致圆上谎话,宋云谣担心说多错多,不敢再编,只能打住,以哭声遮掩。

法真静静问道:“你如今既已改头换面,以你的才情,再嫁未必不得良配,何必遁入空门?”

宋云谣明白,这一问便是最要紧的考验,心弦霎时绷紧。她心知法真不是个好糊弄的,若是再全然作假,只怕被她一眼看穿。

她垂首思忖片刻,这一年来的种种浮上心头。

半晌,低声道:“不瞒您说,我过去十八年,都不如在静雪庵的一年心安。”

法真脚步微移,看向屋外。

暮色四合,晚风卷过竹林,仿若雨声潇潇。

“山中清静,远离尘嚣,自然叫人心安宁静。若你只是这山中寻常农户,也是一样的。”

“不一样。”她摇头。

“我出生市井、自幼家贫,日子本是一眼能往到头的。好生长大、寻个老实人家,一辈子围着田间灶头转,日子虽平淡,却也踏实。”

宋云谣沉默片刻。

“说来让您笑话,那样寻常的日子,我从没过过一天。”

她微微仰起脸。

佛堂外,天边涂抹着粉紫的云霞,余晖落在她侧脸上,愈发显得唇红齿白、杏眼含春,是难得一见的媚色。

即便在外奔波一天,脸上也不见风尘,只是额前垂落几缕碎发,透出几分疲态。

可这疲态衬着冷清的神色,反倒冲淡了五官的媚意,像一幅留白巧妙的山水画,清隽动人、韵味悠长。

这样的相貌,若在钟鸣鼎食之家,或许还有段锦绣前程;可生在乡野,又无权势庇护,多半难逃被人采撷凌辱的命运。

她轻声道:“大师,您也是女子。女子的难处,您又怎会不懂呢?”

法真沉默不语。

“在静雪庵一年,寺中对我既不曾恶语相向,更遑论剥削盘算。能安安稳稳一觉睡到天亮,睡醒不必担心谁要将我买走、谁又要对我拳打脚踢……”

“这样的日子,”她顿了顿,“我自五岁起,就再没有尝过了。”

她忽然想起宋鱼儿的脸,痛楚蔓延开来。

宋鱼儿,这是你口中的好地方吗?

“大师。”她仰起头,膝行至法真脚边,两行清泪从眼角滑落,“为我剃度吧,我会好生念经,好生学佛法。”

直到此刻,她竟分不清有几分是演戏,几分是真心了。

竹风中遥遥传来晚钟声。

她哽咽道:“求你,让我留在静雪庵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