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结仇
山坡处。
黛玉翻阅几页,不禁越看越觉有滋味。于是干脆丢下锄,寻了那一方巨石落座,捧着书稿看将起来。
瞧见三白与芸娘方才初见,那三白便指着芸娘言非她不娶,黛玉不禁红了脸儿。暗忖这两个不过十三、四年纪,这般早就定下亲事了?
果然,下一页二人便成了婚。与黛玉想的婉转回肠不同,这两个既没惊天动地,也不曾婉转回肠,反而极为平实,好似活生生落在了那红尘之上。
三白宴请友人,却无钱沽酒,芸娘便‘拔钗沽酒,不动声色,良辰美景,不轻放过’。
乞巧时,三白感念娶得佳人,便刻了两方石印,一方阴刻,一方阳刻,印落都是一行字迹:愿生生世世为夫妻。
夫妻两个闺房画眉,三白笑芸娘仰慕李太白,又认白乐天为启蒙师,偏生他便字三白,可见芸娘此生与白字脱不开干系。
芸娘便打趣说:“与白字有缘,将来恐怕白字连篇啊。”
黛玉看得目不转睛,不同于戏台上那等才子佳人、你侬我侬,这篇散记里满是三白与芸娘的别致情趣。
文字质朴,读之却齿有余香。
仔细瞧过一遍,黛玉又舍不得罢手,禁不住盯着其中一些别致桥段瞧个没完。
良久,她才察觉不知何时陈斯远竟也凑坐在了一旁。好在那一方巨石宽敞,二人还隔着半尺有余。
黛玉不好往前翻阅,便恋恋不舍放下,道:“这是你写的?”
“嗯,涂鸦之作。”陈斯远观量黛玉神色,不禁心下暗自舒了口气。此番也算错有错招!这浮生若梦乃是他将记忆中的浮生六记,混杂了一些自个儿记得的小桥段,糅杂而写来。
那浮生六记有个诨号叫小红楼梦,岂不正对了黛玉的心思?
只着重写了闺房记乐,本想着混些稿酬,谁知才跟师傅出山便骗了上千两银子。于是一代小说大家就此陨落,从此世间多了个雀字门大骗子。
黛玉不禁纳罕道:“内中文字恬淡,瞧着却不像是你写的呢。”
陈斯远自嘲一笑,仰着身子道:“人心易变。我倒是想守着一屋一院,一人一心,一茶一饭,不去理会红尘乱世万千风景……奈何情势不由人。”扭头正色看向黛玉道:“我不争不抢,奈何旁人却要吃人。换了妹妹是我,又该如何?”
若是前几年,黛玉或许还懵懂不解。可其父林如海过世,过后老师贾雨村办了扬州盐案,杀得人头滚滚,便是没有陈斯远前番解析,黛玉又怎会不知其中道理?
心下不由得暗忖,是啊,这世间本就是要吃人的。自个儿爹妈、庶弟不就被那些贪渎之辈吃了去?
正是这般,心下不由得理解了陈斯远几分。于是摇摇头说道:“我也不知……想来也是要挣命吧。好不容易来了人世间,总要好生活到老,将世间万千看个清楚,如此才不会愧对父母生养了一场。”
陈斯远颔首笑道:“便是这个道理。”
二人略略对视,黛玉便偏了头去。
黛玉卷了书卷不忍归还,陈斯远闻弦知雅意,便道:“不过是游戏之作,不想倒是对了妹妹的心思。既如此,妹妹拿回去观量就是了。”
黛玉果然欢喜,扭头笑道:“果然?”
见陈斯远笑着颔首,黛玉才道:“那就多谢你了,这书稿极对我胃口,内中满是别致情趣,我回去须得多瞧几眼。”
话音落下,忽而闷雷一声,又有乌云遮天蔽日而来。陈斯远抬头扫量一眼,说道:“要下雨了,妹妹早些回吧。”
黛玉应下,将书卷掖在汗巾子里,又扛了锄,便招手与陈斯远道别。陈斯远目送其远去,扭身笑吟吟也往清堂茅舍回转。
却说黛玉下了山坡,正到得小厨房近前,隔墙便是梨香院。忽而便有小戏子唱道:“最喜今朝春酒熟,满目开如绣。愿岁岁年年,人在下,常斟春酒……”
黛玉停步听了一阵儿,待听得‘人在下,常斟春酒’这一句,回想起方才情形,暗忖可不是应了‘人在下’?却不知来日能否‘常斟春酒’了。
空着的左手摸了下汗巾子里的书稿,黛玉面上噙了笑意,扛着锄往潇湘馆回返。
……………………………………………………
一行车马自角门进得荣国府。
仆役紧忙寻了脚凳来,须臾便见薛姨妈、宝钗,王夫人、宝玉,凤姐儿等纷纷面色凝重下得马车来。
今日乃是王舅母寿辰,一早儿王夫人、宝玉与薛姨妈、宝钗、凤姐儿便往王家祝寿。
本是其乐融融的好事儿,谁知横生枝节,倒是闹了好大的不愉快。
一则,那日宝钗出面拦阻,‘生生搅合’了表姐王云屏的好事儿。此番再见面,那王云屏自是冷嘲热讽,恨不得当面扯了薛家母女的脸面丢在地上踩!
二则,凤姐儿的兄长王仁也在。席间王云屏对陈斯远盛赞有加,又说其赞自个儿有李冶之才。
这王仁虽不学无术,可好歹读过些书,当面便将李冶情形说了出来,直把王云屏气得面色铁青!
三则,待听闻那胶乳股子业已为户部买了去,王舅母心知占不得便宜,顿时变了脸色。
一场好宴不欢而散,归程时除去心思不多的宝玉,余者俱都心事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