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旧桃换新符
转眼已是腊月二十八。
这日清早,贾雨村方才在善果寺用过斋饭,正寻了邸报观量,外间小厮入内禀报:“老爷,陈斯远递了帖子请见,同行的还有位内府翟郎中。”
“哦?”贾雨村心下纳罕,不禁蹙眉思量起来。
他补了浙江布政使,只待过完年便要往浙江赴任。巡抚严羹尧迁闵浙总督,老大人甲之年,只怕这一任过后便要告老还乡。
贾雨村情知圣人是想用严羹尧之威望,强行推动松江开埠事宜。奈何浙江走私成风,沿海私港无数。开埠一事历经波折,足足一年多方才定下来。而今推动起来,地方上自是千难万难。
旁的不说,便说松江田土,单是那滩涂就被浙江世家大户买空了。要想开埠,这地皮就是个大问题。
严羹尧扑腾一年,方才折腾出一块地皮用于开埠,余下的地皮尽数都在大户手中。若草草开埠,内中厚利岂非都被那富户侵占了去?
且严羹尧年事已高,贾雨村接任布政使,只怕这开埠一事就要落在其肩上,是以这些时日贾雨村一直愁眉不展,思量着破局之法。
他思量想去,即便是清查田亩,厘清内中飞洒、诡寄,依旧缺了大笔银钱用以购置地皮。偏偏江浙乃是朝廷税赋之地,去岁南北俱有天灾,朝廷已有亏空,是以圣上一直不曾松开浙江税赋截留挪用之事。
贾雨村一筹莫展,想着只怕此番就要行严酷之法,唯如此方才能破开局面。
偏此时那陈斯远与个内府翟郎中一道儿来了,这内中有什么缘故?陈斯远何时与内府扯上干系的?
略略思量,贾雨村道:“请进来吧。”
小厮应声退下,不片刻引了二人入内。一人正是见过一回的陈斯远,另一人四十开外年纪,身穿内府青袍,胸前是白鹇补子。
二人一道儿见礼:“晚生陈斯远(下官翟奎)见过贾藩台。”
贾雨村略略颔首,摆手道:“二位不用客套,请坐。”
当下又命小厮奉上茶水,略略寒暄,贾雨村就道:“不知二位此番是——”
就见陈斯远与翟奎对视一眼,翟奎笑着拱手道:“不敢瞒藩台,盖因陈朋友给王爷出了个好主意,内中涉及松江开埠,王爷怕陈朋友人微言轻,便打发下官来敲敲边鼓。这正事儿,还是请陈朋友说吧。”
一旁陈斯远拱手道:“敢问藩台,转年赴任可要处置松江开埠事宜?”
贾雨村没正面回答,说道:“你可有什么好主意?”
陈斯远便道:“不知藩台可曾听闻,十月里有人招摇撞骗,冒充严总督幕友,于京师募资数万,旋即远遁千里。”
贾雨村颔首道:“本官倒是听了一耳朵。”
陈斯远就道:“既然骗子都能募集数万银钱,藩台何不故技重施,厘定出息,定下还款期限,行那借鸡生蛋之举?”
贾雨村多聪明啊,闻言就笑道:“这般说来,内府有意促成此事?”
翟奎颔首道:“不错,松江既开埠,依长江之便,北连津门,南抵泉、广,西通汉口,东可达扶桑。江浙本就工商兴盛,松江一旦开埠,必成天下钱粮汇聚之地。因是,内府有意砸重金投入松江。”
陈斯远也道:“非但是内府,便是京师贵胄、富户,料想也想要分一杯羹。若藩台能促成此事,在下愿募集银钱五万两,以半年为期,只收四成出息。”
翟奎笑道:“王爷想的是长久,可不是一锤子买卖。”
贾雨村听这二人一唱一和,当即哈哈笑道:“实不相瞒,本官正发愁开埠事宜,不想瞌睡来了送枕头,二位这就送上门来了。”
他心下暗自思量,陈斯远那五万两,半年为期只取四成出息还算合理。旁的不说,往扶桑来回一趟所得出息又岂止是翻番?至于内府,谁都知道是强龙,说不得引了强龙来便能将那些地头蛇压制一番。
严羹尧促成松江开埠为的是什么,贾雨村不管,只消松江开了埠就好。且内府乃是圣上钱袋子,应承下来,来日圣上也会记自个儿一个好儿。
转念拿定心思,贾雨村却不曾说死:“此事本官乐意促成,但如何定下章程,须得本官赴任后与严总督计较一番。”
那翟奎笑道:“合该如此。只是此时宜急不宜缓,最好不好拖过二月。”
贾雨村思量道:“既如此,本官初八便动身,走津门坐海船往浙江赴任。”
翟奎大喜:“好!藩台果然实心任事,那下官就静待喜讯了。”
陈斯远也拱手道贺:“二位实心王事,真乃大顺之福。”
“哈哈哈……”
众人皆大笑。此事敲定,禅房内愈发融洽,贾雨村与翟奎说起朝政来,陈斯远干脆闷声不言。
这该办的事儿都办了,这会子不好再抢风头。
待过了两盏茶光景,陈斯远随着翟奎一道儿起身告辞,贾雨村心下雀跃,竟将二人送出禅院月洞门方才回返。
进得内中心绪难平,贾雨村暗忖,那危难之事不想转眼就有了化解之法。就是新任闵浙总督严羹尧脾气又臭又硬,实在不好打交道,此番只怕要抛费一番口舌了。
又想起陈斯远来,暗忖此人倒是好运道,不知怎么就与燕平王勾连在了一处。
正思量间,小厮又敲门入内,回道:“老爷,王嬷嬷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