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23 章(2 / 3)

才出锅的馄饨冒着热气,被放到她的面前,扑面而来的香味告诉她,碗中乃是用鸡与猪骨熬成的汤,馄饨皮虽没有薄到透明,但一个个圆圆鼓鼓,看起来也很有食欲。

大抵是方才酱肉与酥鱼的引诱,此时肚腑愈发饿了起来,眼见萧元彻已经开吃起,她便也舀了一只,吹了吹,送入口中。

面皮筋道,透着麦香,紧实的肉馅中搀着花椒的香味,还夹杂些许碎虾米与葱碎,吃起来鲜香可口。

不得不说,这馄饨虽不同于建业的口味,却也是她意料之外的好吃。

“还可以吧?”

萧元彻面上带着笑意问她。

明熙正欲点头,却忽然有一瞬恍惚——

就仿佛梦里出现过的场景,她也曾同一男子一起在街边吃过馄饨,但问好不好吃的人,是她……

这又是何时发生过的事?

但除此之外再无更多画面,明熙只好先回答萧元彻道,“好吃。”

说着又道,“这味道,似乎与上京的口味不太一样。”

却见一旁的老妇笑道,“姑娘嘴巴蛮灵,我们确实是打南边过来的。这馄饨可是用我们淮州的传统做法,再结合咱们大周的口味改进了的。”

淮州?

那不就在建业附近。

原来竟是遇上了同乡?

明熙不由又问,“二位怎么会千里跋涉,来到上京卖馄饨?”

话音落下,却见那擀面皮的老翁叹了口气,“姑娘有所不知,我们祖辈原本在淮州耕种几亩薄田,不求大富大贵,日子还过得下去,怎奈几年前官府强占了我们的地,说要要修建道观,我们百十来户村民无处安身,只能背井离乡四处讨饭。后来又遇到战乱,那些叛军见人就杀,我们为了活命,只能投靠了大周。”

“所幸有同乡帮忙,引着我们一路来到建业,做些小买卖,姑且算是安下身来。”

话到此处,又有食客进了店,老翁暂且中断谈话,煮馄饨去了。

明熙心间却沉重起来——

当年父皇沉迷修道,的确在建业周遭大兴土木,致使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后来哥哥登基,朝政又被谢氏把持,他虽有心安抚流民,却无力改变现状。

而她那时太过年轻,并不懂民生疾苦,只是一味避世,并未做过什么对百姓有用的事……

眼见老翁将一碗馄饨煮好,送到食客桌上,她便又问,“那你们来到上京可还好?”

却见老翁又点头笑道,“好,这里顾客和善爽快,从不赊钱。最要紧的,官府也不为难咱们,街坊邻居还都相帮,并未欺负咱们是外地来的。”

老妇人也忍不住插了一句,“说句不该说的,这都是咱们大周陛下仁德啊!南边……可不能比,如今那魏家完了,南边的百姓也算得见天日了!”

明熙,“……”

忍不住看了面前某人一眼,却见其正在吃馄饨,一语不发。

若非这店里有其他食客,她甚至有些怀疑,这馄饨店是这人自己安排的……

被人戳着脊梁骨骂,总归是不太舒服的,她便问那一脸若无其事吃馄饨的某人道,“我看着店并不显眼,公子是怎么找到这里的?”

却见萧元彻道,“当年曾在建业吃过街边的馄饨,回来后时常怀念,但家中厨子却做不出这样的味道。偶然一次发现了这家店,尝着还不错,虽不是建业那种薄皮的,但也别有一番味道。”

说着又瞧了瞧店外来往的游人,笑道,“大约胜在这市井烟火气。”

明熙却不由皱眉——

他在建业时不应都在质子馆待着么?竟也能出去吃小吃?

她又道,“那公子在建业的日子,过得可好?”

却见萧元彻道,“如若鱼肉置于刀俎,不过所幸遇见一人,叫我甘之如饴。”

甘之如饴???

听这意思,这人在建业有心上人???

那为何还屡屡对她那般说话,动手动脚?!!

呸,浪荡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