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替身文学(2 / 2)

关键时刻,他默念三遍:不气不气,你和九思不是早就商量好先只建一座军校在汴京附近吗?

然后,柴稷在文武官员诧异的视线下,从案几底下掏出了一个小本本,翻开,对着念:“朕只打算先建一所军校在汴京城南,落址已经选好了,诸武臣将门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就出力,若是都不愿意出,第一批入校名额便不会交于这部分人,其子孙后代欲入校者,需参与招生考核。”这些用词一听就是陆安的手笔,但其他人此刻还不知道。有那武将花了几十息的功夫调理表情,试图漫不经心地开口问:“官家,出力是怎么个出力法啊?”

官家呵呵一笑:“作劳役建学堂啊,还能有什么?”武将:“???”

武将:“官家,我等大小也是个官,这劳役…“不太合适吧?官家和善地说:“不是说过了吗,不想出力也可以,只是其子孙后代便不能享受相应优待了。”

“陆九思说过,劳动者高贵。诸君不愿出劳动所得的钱一一”事实上,他们的钱和劳动所得没关系,但在此时此刻,只能这么含糊地说。得先把思想用尽办法摆上桌,然后再一点一滴剔除那些不符合思想的观念。“亦不愿劳动。既然如此,自然不该与高贵者同等待遇。”高贵者……

武官们不确定地看着官家。

官家是说我们高贵?!

我们还能用上高贵这个词?!

军校不能打动部分武官,有同窗不能打动部分武官,但“高贵者”这三个字实打实戳中了所有武官心底最在意的存在。尊严,尊重。他们就缺这个。

于是刚才还不情不愿的人,立刻摇旗呐喊助威起来:“官家说的对!劳动者才高贵。那我们努努力,砸锅卖铁也得捐一些。”官家哼了一声,然后继续往下说:“第二件事,这军校,由谁来当校长?”换句话说:文武矛盾如此激烈,谁来保证军校的执行?没等有武将不过脑子说出了冒犯官家的话,也不等文官来抢权力,澹台照央告出声:“既然是第一所军校,臣斗胆请官家作校长,文与武皆是天子门生。”一边说,一边向诸武官扫视一眼。

这位经略相公在武官这边颇有威名,大家都信服他三分,被这么一扫,有些脑子里只有肌肉的武官本来想跳出来自荐当校长,便只能默默闭了嘴。柴稷满意地笑了:“既然如此,我便当这校长了。至于副校长,就由澹台老将军来吧。”

澹台照行了一礼:“谢官家恩典。”

文官一直到现在都是尽量不开口的。这事已经被陆安和官家堵成了定局,他们闭嘴,自然无事,一旦张口不依允,免不了一番大指责,首当其冲便是他们的气量和心胸,那句“你们口中对武官行教化之事,指的就只有监军吗"绝对榜上有名。

柴稷又看了一眼那个小本子,念道:“然后是下一个问题……大

一传十,十传百,开军校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汴京,这个军校只要通过考核,不论家境贫穷还是富贵都可以入学,和州学一样包三餐,有助学金拿,而且军校校长还是官家本人,汴京及周边县镇的百姓们都在蠢蠢欲动。当武官确实远远比不过当文官,甚至一个位居从二品的殿前都指挥使,坐受一名无官身的举子的拜见,都会被人说是“不知事体”,不应该这么做。可以见得武于文相比的地位差距了。

但,武官也是官,比不过读书人还比不过你们这些平民百姓吗?很多人根本没钱去念书,或者念了也考不上,那不如去当武官,大大小小也是个官啊!要是以前还犹豫着,这次有天子门生加持,感觉可以冲一冲了。豪赌一把,说不定武官的地位会在现任官家的带领下提高一些呢?一时间,军校工地旁边,挤满了百姓。

对,军校还在建。不过柴稷提前摆了个桌子,放了个人在那里,招生收钱。“我再给大伙儿说一遍!"负责招生的小吏扯着嗓子喊:“我们军校和其他官学的待遇是一样的。直接入学要收一定学费,价格不低,但你若是能考进去,学杂费、书籍费、食宿费、各种武器费用,均由朝廷负担,此外,每岁会定期赐与学生各类生活资助,于节日还有特别恩赏,只要能考进去,便可放心念书,还能往家中送钱!”

便听到有人在周围的一片喧闹中高声问:“怎么才算考进去啊?”“能拉开一定石数的弓,或者在一定时间内跑够我们规定的圈数,再具体的……你们看到那边穿灰衣服的人了吗,他负责考试,你们找他问去。”于是便有热情的应答声。

很快,灰衣小吏也被围得水泄不通了。

军校建在山上,这也是一道基础的筛选。爬个山都累得像个死狗一样,就别考虑进军校了吧,这里面的学生以后要真上战场的。工地不远处有一道陡峭的下坡,陆安就站在坡口,遥遥看着军校的招生情况。

她其实不太爱来这些地方,她不喜欢看到别人往地上啐痰的模样,也不喜欢看别人濞完鼻涕后随手往山石上抹,更不喜欢听别人一个不爽就骂脏话,从人祖宗十八代骂到别人祖宗十八代的生殖器。但她还是来了。

她需要亲眼目睹大薪的一些改变,才能确定自己的努力有效果,才能更加坚定地走下去。

陆安想要改变这个时代,尽量往21世纪靠拢,但光靠自己单枪匹马去改变是愚蠢且不切实际的,所以她要当思想家,要办学校,让这个时代的人也加入这场改造洪流之中。

甚至,她想尽量洒下一些火种,不需要一定在她活着的时候能够点燃,或者永远点燃不了也没关系,她只是想去做这件事,虽九死其犹未悔。慢慢来,简简单单地来,先尝试着办军校,让军队尽量往岳家军靠拢。能像岳家军,就能像她心里的那支文明之师五六分。有个五六分就足够她回味了。

陆安有的时候觉得自己就是个没有把疯狂表现出来的疯子,在古代搞替身文学?哈?

疯了。

她疯了。

陆安转身下山,好像有皮鞭在不停地抽打着她的脊背,让她高负荷运转。军校在办了,文学方面也暂时告一段落了,她还有什么地方需要做一下?对了!房州那边,她的庄子不能忽视,那可是她的“试验田”。得写封信去问问庄子怎么样了。

房州,留守在这里的陆宇陆十一郎,仍在兢兢业业地给庄子里的佃户们讲故事。

好消息是,由于农人娱乐匮乏,不仅是他们自己庄子里的佃户在听,十里八乡听到消息的百姓也跑过来听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