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珍珑棋局(1 / 2)

第35章珍珑棋局

陆安起身,拱手作揖:“学生在此,见过大王。见过提学。”申王冲着她微微颔首,态度十分友善。

赵提学也是微笑着点头,而后道:“不必多礼。”又问:“听闻你整理了一本医书,名为《本草纲目》?”陆安应是。

赵提学很好奇:“怎会突兀想到去整理医书?整理完后还让知府将其推广至各处衙门?”

陆安对此早就准备好了理由,便将自己对房州知州当初说的话稍作修改说出来:“学生自幼体弱,久病成医,每每吃药时便想到无数百姓家境贫寒,遇病不治,初时想着为他们修一本医书,其中多放药方与常见药,后想到多数人不识字,便加了图画,到了房州后,幸得有通判告知学生,为官者当仔细观察百姓真正需求的是何物,才是心系百姓,才是为百姓好。学生这才想到提议将《本草纲目》推广向各衙门,好让官吏领着百姓去山中收药材,炮制药草卖与药铺。他们不缺那一两味药,缺的是钱财带来的生活底气。”房州知州在心里暗赞一声:此子的确还会来事。当着申王还有赵提学的面,提了一嘴房州通判是个为百姓着想的好官,这两位只要有一人将这话听进去,向官家提一句房州这位通判,便能助他高升了。就算没有人去提,这句“幸得有通判告知学生"的话当着房州通判的面说出来,就是在向通判卖好。

房州知州侧头看了一眼房州通判,心中略带羡慕。一一很明显,陆安是因着前些时日房州通判对他的照顾,开始投桃报李了。唉,如果那封信没有送错……

一想到这事,房州知州就气不打一处来。

而房州通判,也不出房州知州所料,听完陆安的话之后,心底一暖,望向陆安的眼神里也带上了欣慰和喜爱。

谁不喜欢自己的帮助被人记在心心里呢?

赵提学哈哈一笑,看向房州通判:“观九郎言行,似乎对你极为推崇啊。”房州通判微一拱手,道:“下官惭愧,不过是说了一些众所周知的话,做了一些官员应当做的事,便得九郎如此牢记在心,实在是受之有愧。”陆安却道:“这些时日位于衙门中,日日见张官人为民做主,以法断案亦不忘怜悯弱小,知民生,谅百姓,学生便知官人是位好官,心中的确多有崇敬,也因此,心中有所感悟……

赵提学:“哦?是什么感悟?”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绩薯。"陆安向着房州通判恭恭敬敬地一礼:“学生觌颜,见到大人为民请命,便心中想到此话。”房州通判眼圈一下子红了,心脏也开始了疯狂跳动。他一直以为,他绝不会收礼,可这句话实在送到他心坎上了。房州通判也是对着陆安一礼:“受教了。"声音是出乎意料的沙哑:“本官会将其抄下来,挂在衙门里,挂在床头前,日日观看,提醒自己,当官要为民做主。”

房州知州也一下子眼红了。

一一不是感动的,是羡慕的。

有这句话在,房州通判就算在政绩上不够进入史书,也会被这句话带得青史留名啊。

而且这句话传出去,被百姓口口相传乃至于一代代流传的概率,可比诗词歌赋被流传下去的概率大的多得多。

房州知州越想,心里越痛苦。

其实……就算信被截掉了,他其实也可以在不徇私枉法的界限里,多对九郎好一点,多关心关心九郎,送送吃的,送送喝的,平日里再多展现一下自己的官员风骨?

也不管会不会太过厚脸皮了,房州知州直接问:“九郎可有话想要送给本官?”

陆安心里一万匹羊驼奔过。

搞这种现场选话,她知识再深也支撑不住啊。她能来一句:看大人赌性深重,想必信奉(梭)(哈)之神,赢了相公阁老,输了海南枯槁……吗?

房州知州知道自己这是强人所难,但是…万一呢()万一就赌对了呢!万一对方就恰好准备了一句话,又那么恰好那句话能和他相匹配呢!

房州知州认真地注视着陆安,期待她这次再来一次语惊四座。赵提学笑着给陆安解围:“先别送话了,九郎,绩薯是何物?老夫怎么只听说过薯绩?”

陆安咳了一声:“为了押韵,学生便将其文字调换过来了。”众人不禁侧目。

提学豁然大笑:“不错,文人为了押韵,什么都能做得出来,九郎这倒词,总比“舍弟江南没,家兄塞北亡好。”在场之人无不笑得前仰后合。

赵松年这话实则涉及了一个民间故事:据闻有个文人做了一首诗,其中一句便是“舍弟江南没,家兄塞北亡",闻者伤心,以为诗人境遇悲惨,兄弟皆死于离乱。诗人表示:这倒没有,只是为了押韵而已。如此一打岔,房州知州求话一事,总算是揭过去了。赵松年顺势说起别的话题,房州知州也识趣,没有继续纠结“送话”一事,而是同样转移了话题一一

他刚才走进讲堂时,便见后面挂着一墙字,一眼就看到了其中一副字体独特的行书。

便指着那副行书,左瞧瞧,右看看,十分惊讶:“书不入晋,固非上流,这行书颇有魏晋风骨,却又自成一家。妙哉妙哉!是你们学堂哪位学子所作?”有学子高声道:“是陆九郎所书!”

房州知州诧异地看了陆安一眼,又笑说:“九郎实乃天下一流的倜傥人物。”

这便算是委婉表达了对之前失礼事情的歉意了。赵提学就爱倜傥之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