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因地制宜(2 / 2)

申王想要的,是既年轻又能看破现今儒学本质的人才。年轻代表有冲劲,敢想敢做,不像老油条,因为懂得利用规则从而不想打破规则。大

陆安恍若未见众人行举,一句既出,便全身心投入这场策论中。她上前问:“策论已成,可否道之?”

申王不复之前游戏人间的样子,一双眼睛锐利地盯着陆安看:“请。”陆安微微颔首,沉吟都不需,只是一张口,此前所措文章,过往深厚所学,此刻尽数化为洋洋墨海,浪涛将起。

“《春秋左传》仲尼曰: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王道者,以义抚运,义立而王,重义、守义、讲义、崇义,故《荀子》言: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霸道者,法也。重法爱民而霸。

以霸治国,则以法治国。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寥寥几句话,王道与霸道的差别及优势,便一下子显露在众人面前,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倘若有人要从王道和霸道之中二选一,端看此篇文章开头,便已可以辨出自己更喜欢“王道之义"还是“霸道之法"了。赵提学下意识想要叫好,又怕打破陆安思路,断掉锦绣文章,便硬生生忍住了自己的呼声。

只是头皮发麻。

这九郎可谓是博览群书矣,他不止对儒学经典颇有涉猎,就连法家的经典,连《韩非子》都看过了?!

他到底是怎么学的?为何前几年在汴京时不见光彩?陆家,陆山岳又是怎么忍得住不把这枚明珠拿出来炫耀的?

陆安不知赵提学心中惊涛骇浪。

日光耀在女郎英气的眉间,视野里的路便也好似在熠熠生辉。她说一一

“韩非曰: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然,千五百之后,已非韩子之世,行何政道?”申王上前半步,迫不及待追问:“当行何政道?”当先帝故去以后,他不得不开始为大薪如今的情形发愁。别看现今太平光景,文人雅客们还有心情开雅集,可大薪的根已经开始腐烂了。

比如三冗,尤其是冗官一一现在的大薪,已经是民少吏多,十羊九牧,人浮于事了。

而臃肿庞大的官僚机构,下能穷了百姓,害了地方,上能压迫皇权。你能想象汉唐时期,皇帝向大臣说自己没见过什么人才,大臣不是羞愧地反省自己没有举荐贤才请陛下责罚,而是直接对皇帝表达不满,说:“陛下你为什么要看轻天下士人?"吓得皇帝连忙说:“朕不敢!朕不敢!"吗?但这事在大薪,就发生了。

申王迫切地想寻找一个能够替大薪刮骨疗伤的人才。这个人……会是你吗?陆九郎?

申王神色沉凝,一颗心已然提起。

而后,就听陆安一气呵成一一

“秦氏霸基,以法多闻。”

“羊谷分汉,皇纲艘议。”

“晋险左衽,既玄又儒。”

“李唐求彦,以人为本。”

“陆某学非博古,惭言:因地制宜。”

轰一一

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

各种情绪,各种气息在“申王"胸膛中搅动,他想要把气息吐出来,可又像坐了船晕船那般,气体上不来下不去。

他确定了!

他找到了!

这就是他要找的人才!

是陆家人也没关系,身后有世家大族他也能容忍,这是他的荆岫之玉,他的骊龙之珠。

“申王”嘴唇动了动,几乎要上前,向着陆安吐出他常用的一个音一一朕。

陆安没有受任何影响,继续说自己要如何因地制宜:“今非乱世,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杀人而不能使人仁。徒法不足以自行,当王霸杂用,仁法双行。”

“法治官,仁治民,纲举目张,裁定明文,垂迪以肃官治,敦朴以开化原,积贮以阜民生,简核以防吏蠹。”

“则一一”

陆安之言,掷地有声。

“百姓被泽不致偏枯,而官吏亦无由滋弊矣。”好似惊雷炸开。

一篇雄文突兀出现在众人面前,一场策论炸响在众人耳边。如果说“心即理"是大佬才能被其中价值震撼,“《千字文》的解析”还属于踮脚伸臂或可取到的灯笼,那么,这篇策论就是天上星,就是云中月。这是老成之言,是治国之道!

陆九郎他才多大啊!竟已能以策论治国了!在场的士人们望着站在他们前面的人,那人也在静静看着他们。分明该是平视之像,却莫名有种对方在低头看他们的感觉。不。

哪里是陆九郎在低头看他们,九郎还是九郎,待人真诚,平易近人。只是他们在仰面视君罢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