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过插话,按下不提:
【再看这边厢,码头办公房。1920年,8月20日】
炉有余火。封戍边亲自下厨:
【炒8个鸡蛋。2位女眷连连致谢,个汉子倒不好意思。办公房有个木箱,满满都是鸡蛋。源头批发,大家吃。当时经济水平,绝对好生活。工友向来很自豪一点:我们公司吃饭好】
2位女眷,2/3张就够:
【买2张。炒鸡蛋一口没动,卷了饼裹几张土纸。装布口袋,给2位兄弟留着(2位兄弟;书建章,九方载文)】
事儿不大,贵在情分:
【办公房内,一众汉子都明白。不由默默点头】
15点左右,全妥当:
【可出发。从封戍边形成的规矩:极度反感鞭子抽马。他赶车,听不见噼噼啪。对马,完全当朋友】
所谓单人骑马鞭,带柄的粗麻绳:
【倒像给船上作缆绳。坐了聊天,书建章表达意见:城市里,没可能速度。最多走快些,马懂人心。要鞭干啥?马聪明呢,打仗驮个伤兵,自己能回营】
闻听此言,宗骁卫很欣赏:
【两兄弟聊一阵。男人之间,不用说透。惺惺相惜。抵债的3匹优等马,特意安排书建章几天。马匹,很懂分辨主人的水平。马跟人的感情,跟鞭子没丝毫关系】
说到此间,表一段插话:
【小毛驴都有脾气,所谓‘倔驴’。头先在诊所,那小驴可喜欢书建章,临走还给摇脑袋】
书建章态度平和,直白那汉子:
【兄弟,跟您商量…能不能,别弄个棒棒,动不动抽它。有灵性,前辈子是个人。不知啥道理,这辈子投个驴。跟它讲情分,干活没问题。您说呢…是不是(书建章讲国语,音比较生硬。会用儿化韵,譬如跟类似口音的同胞。书建章的母亲,昱褚省人。书建章的父亲,开口都是儿化韵。个年轻人,承袭两地口音。民国时期的国语,不同21世纪)】
讲话客气,那汉子却十分敬畏:
【连连点头应诺,好一番感谢。牵了小驴,互道珍重】
表过插话,按下不提:
【离开码头办公房,继续赶路,众人有说有笑。3匹马很快乐,精神抖擞。方向,北偏西北】
一路上,2条汉子聊个不停:
【书建章问一句:兄弟祖上,有留啥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