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都市小说>红花满地> 【】第十一章【64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一章【64部分】(2 / 9)

现在的朔氏,生意越来越多:

【是否保持炉火,直到中午?看情况。货场给码头送饭,必须脚力车。万一太忙,办公房做饭。墙篱笆以内,东北/东南交叉】

临转仓库,规章严格遵守:

【无论煮水做饭,必须有人看住。防火。万一陌生人偷偷翻篱笆,锅里扔脏东西,或甚麽。封戍边制定,众人皆服】

今天,货场实在太忙:

【自制午饭。蔬菜蛋花碎肉羹,杂粮大馒头。宗骁卫、关肇殿,也在此吃饭。馒头,货场早晨带来】

羹还有,主食没了:

【关肇殿急性子,立即跑出去。众人还没反应过来】

附近摊位,死面饼大张:

【杂粮掺粗麦粉。107文铜板,每张。大小瞧不出啥,厚薄各处不同。好,就必须贵。贵,又怕没人买。太多小商贩,被如此矛盾困扰。日复一日,艰难生存。一言难尽(粗麦粉:各地口语不同,称呼实在繁琐。当时价格便宜些)】

山墙锅子那家,掺白面粉:

【附近不少面食竞争,档次原料揽顾客。一定在家掺好,都能理解。摊位旁有个木凳,撂1口袋白面粉。给街坊视觉效果。在通常摊贩,可谓下血本。摊主眼角余光紧盯,唯恐谁偷那口袋】

说到此地,表一段插话:

【这里说的白面粉,为区别杂粮。先收获小麦,粗加工小麦颗粒。再经许多工序,深入细加工。按1920年的眼光,所能得到最好的面粉。譬如中餐大馆子,制作档次面食。譬如西餐,烤面包】

各地风俗不同,譬如把白面粉放首位:

【其余叫‘第几茬粉’。有些地方口语第1茬粉,或叫‘头磨粉’,就指白面粉。还有不以数字:白的、黑的、黄的、带麸子的,外来者多少糊涂。有更简单的:白面粉,直接叫‘好面’】

还把白面粉,叫做‘洋面’:

【并非偶然现象。为啥?惯性思维。认定只有外邦工厂,才会有外邦机器。所以‘洋’。其实呢,我们中国人投资办厂。收购我们中国人,种植的小麦。操控机器的,还是中国人】

早在清德宗光绪4年,1878年:

【华夏沿海,港口重地。中国人投资,机器面粉磨坊】

1920年,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机器磨粉不是新闻。江岸大城,好多家规模面粉厂。中国企业家,实业兴邦】

民间石磨,照样用:

【经济相对缓慢地区,随处大小石磨、石碾子。即便江岸大城,很多家用石磨。朔氏货场有2个,1大1小。人手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