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节郎根本没坐,四下里眼一扫:
【站位极靠近马车,一个飞步便能揪死缰绳。嘴上不说,脑海早设计各种可能场景。貌似打量饭铺,眼角余光没丝毫放松。2位女眷,1个幼童。此时此刻,比自家生命更重要(听说桥姨妈全家遭横祸,另几位女眷悲惨过往。还久小童。个汉子悲愤感慨,发誓守护弱势群体)】
再瞧饭铺,还有好东西:
【确实没想到:头先有聚会,提前打过招呼。做北方‘肉片打卤面’:面筋、花菜、木耳、鸡蛋、肉片。还有,您要不要】
有这等好事?九方实在太高兴:
【打卤面没小的。宣节郎要大碗,银元1角3分4厘。九方要加大,1角9分4厘】
素鸡豆腐干,1角3分3厘:
【打卤面那种大碗,盛了端来。整餐饭,4角6分1厘】
此间饭铺,非正经大馆子:
【不同档次,价格悬殊很大。哪怕饭食类似】
弄个木板涂墨汁,石膏净写错别字:
【从没做过菜单。伙计口算结账,食客从不多问。点太多,才拿木算盘】
此饭铺最大特点:
【对基层劳动人民,那叫非常殷勤。满脸堆笑,话打人心里来。爱听啥说啥,给饭菜痛快】
就是感觉。譬如素鸡按斤卖:
【也许少。随手加,不过秤。土纸包裹,笑道:王五爷走好,再来啊】
吃饭结账,以为戏园子亮相:
【好一嗓子,都听见:张三爷这桌,赏脸≈≈(无论身家地位,常来都记住姓。必称‘爷’。结账,称作‘赏脸’)】
这里吃饭没小费,虽然仅收饭钱:
【无论东家伙计,必定高声口号。拖长音:谢张三爷≈≈您老再来】
东家来自外省份,结账等等:
【非江岸方言,口音接近普通话。如此方式,太新鲜。聚拢人心】
隽隼丘一带,酷爱此地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