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过题外话,按下不提: 【再看这边厢。商业区饭铺,江岸大城。1920年3月】 吃饱了点颗烟,咨询饭铺掌柜: 【出门溜达,直进1家糕点铺】 铺子中式,拆卸门板。往里走,木框柜台镶玻璃: 【那条街面用玻璃,确实少见。掌柜很朴素,40多岁。缎子瓜皮帽,加棉花布长衫。相声舞台常见那种,北方叫‘大褂’。冬季保暖款,无论南北,1920年满大街】 柜台内各种糕点,五颜六色很亮眼: 【严谨讲,仿制西式糕点,融合中国口味。用很多蜜饯、黄油辅料。不是人造黄油,纯天然】 1920年卖糕点,黄色食品纸包裹, 【上边覆盖红纸。纸面商号名称,最后扎个草绳】 这家用罕见纸盒。在1920年水平: 【算漂亮图案,还商号名称。再看糕点品相,价格自然不同】 宗骁卫直掏5块银元,拜托一番: 【给装几盒糕点,大的。看望长辈,多谢】 如此痛快买主,真心罕见: 【掌柜忙不迭作揖打千,亲自张罗】 那叫一个用心,精挑细选: 【哪怕缺个角、掉个渣,立即跳过】 宗骁卫所以痛快,问过饭铺掌柜: 【就一句评价:东西真的好。好就应该贵。先生您,肯定买得起】 眼睛一扫,后生从没见过: 【家在长江中游省份,当地糕点都吃过。从未见如此漂亮】 后生真心问一句: 【这点心…本地是不是,很多人吃】 掌柜的顿了顿,回道: 【先生啊,您北方过来做生意…咱们老实讲,一般人家,真的舍不得啊…如果做那样很便宜的,到处都有,对哇…有时候,带小孩子过来。就买一点回去,吃吃味道,就好了呀】 后生口音,源自学校一位先生: 【毕业于北方某所大学,十分儒雅。通过介绍,被聘请学校老师。先生非常欣赏宗骁卫,给讲很多历代英雄故事。直白相告:你生就一副铁骨,将来定有一番作为。 如此夸赞,实在太对心思。后生敬佩五体投地,常跟先生探讨。时日久了,连口音都靠拢先生。后生父母祖籍南部沿海,只在家才跟父母说祖籍方言。出门讲国语,没口音】 表过题外话,按下不提: 【再看这边厢,糕点铺】 宗骁卫当然理解,没任何多余感慨: 【又掏1个银元:直让再装1盒,留柜面。自带5盒先看亲戚,回头来取】 6个银元买糕点。1920年生活水平: 【普通百姓,确实少见。掌柜感慨一句:您是好心人…我老多亲戚,受过咱们帮助也老多。没看到哪个,特意想看看我】 宗骁卫默默听,若有所思: 【拎5盒糕点,转身出门】 看谁呀?自家亲舅舅: 【施阔洋先生,1879年生人。1896年,17岁结婚。1908年,打海盗参战。同年到江岸大城,经商。当地人物】 施阔洋有3位女儿: 【大女儿,1897年生人。二女儿,1900年生人。三女儿,1904年生人】 施阔洋的亲妹妹,施娥萄: 【1882年生人。1899年,17岁结婚。宗骁卫的母亲】 再说1912年,施娥萄带儿子来江岸: 【就是看望亲哥哥。借用糕点铺掌柜话:亲友很多,不是每个都记得自己。人心需要一种感受,或说情义。妹妹施娥萄感性,也很懂亲情。施阔洋性情中人,当然铭记于心】 再说1920年。前两天招待宗骁卫吃饭: 【施阔洋的大女儿,23岁。已婚另过,在自家招待表弟。送宗骁卫到石窟门的,大女儿的丈夫,尊称‘姐夫’】 之前说过,门口每天棋牌局,还挂灯: 【施阔洋的商号,当地繁华商业区。离饭铺没多远,走路即可】 表过题外话,按下不提: 【再看这边厢,施阔洋的商号】 外甥亲来探望,舅舅非常高兴: 【坐定店铺,好一番寒暄。让伙计看店,即刻要带后生高档饭店,好好吃一顿。后生笑了表示,真心吃过饭才来。坐了说话,喝茶就好】 早听说店门口棋牌局,那叫一个热闹: 【今日眼见,确实名不虚传。门口一圈圈粉丝,喝彩的、感慨的、废话的、着急的、支招儿的,叽里呱啦没个停。更有端着碗,边吃边冒火。看哪个走错棋,立即单手抓碗筷。另只手凭空画符,满嘴喷饭粒,口沫横飞。比下棋的还着急】 再看麻烦那位,认定自己臭棋: 【那叫急个满头冒汗,越发心慌意乱。手里抓几个棋子,噼里啪啦敲不停。对手认定稳操胜券,竟哼哼开戏曲唱段。再点颗烟,一副悠哉悠哉。看棋的好几个忍不住,哇哩哇啦。恨不得立时赶走哪一个,坐定快速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