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二十七,朝堂年假前的最后一日。
太后娘娘上午忙完,想在开春入职前,提前见一见她亲自选拔的这些女官,送她们一些新年祝福。
今日下午,九重宫门大开。
女弟子们依序入宫。
居尘眺望着那一道道伟岸的宫门,迈上玉阶,再回首,凝眸看去,那些前尘往事浮现在眼前,清晰地如同只隔了一宿的梦。
大梁朝开国至今,历时百年,兴兴向荣,于熙宁年间,诞生了一位奇女子,当今太后,曹纾。
天禧年间,曹纾入主中宫,屡谏良言,择贤而用,助先皇治理江山,受尽百姓爱戴,最后与先皇平分天下,并称二圣。
自此,大梁朝因她的存在,女子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就在这样一个年代,出生微末的李居尘,因缘际会,得幸选入了皇宫,成为了太后栽培的第一批女官。
眼下初入宫廷,她尚不过一八品小官。
可在五年后,太后将废子登基,成为女皇,改年号至元。
居尘作为她最得力的助手,羽翼渐丰,最终登阁拜相,成为了大梁朝第一女官。
那些年是大梁有史以来,女子登顶政界,最为繁华多彩的时代。
可惜,如昙花一现。
寿康宫内。
暖笼将整个宫殿烘如阳春三月,遍地充满了鲜花的清香鲜活气息。
太后娘娘隔着珠帘,温言细语,问居尘叫什么名字。
居尘俯首叩拜,如实相告,趁着直身的那一瞬,目光望向了她的影子。
从废妃到太后,至女皇,这是一个何等传奇的女子。
只是她的心思,居尘到最后都没有看明白。
她的心软与柔情,她的残酷与冷血,总是令人琢磨不透。
初次见面,太后并没有什么架子,也没有什么嘱咐,温柔地就像一个多年不见的长辈,只是端来了茶水果子,让她们一一坐到她跟前去,念诗给她听。
居尘轻掀珠帘,终于与太后四目相触。
太后娘娘望见她的面容,不由微笑着轻叹了声,似是在用语气赞叹她的美貌,给她带来的赏心悦目之感。
居尘乖觉坐下,再看向娘娘,犹记起上辈子,她头回入宫,就同她老人家顶了嘴。
虽然这个顶嘴,只是在娘娘对于她所念诗中的一些轻狂想法不认可时,小小表达了一句“可是我喜欢”。
太后娘娘当时确实短促的愣了片刻,但却并没有介意,反而开怀地笑了好几声。
可别人知晓此事后,都觉得她行事狂妄无礼,用另类的目光看她,更不愿与她走近,生怕哪日被她的不羁不驯牵连。
这回,居尘乖乖念了一首太后娘娘喜欢的诗。
女孩的嗓音清越动人,太后娘娘一错不错地注视着她,笑着听她念完,问她为什么选择了念这一首。
居尘温声道:“这诗,极好。”
“只是诗好?”太后直截了当问她是不是探听过她的喜好。
在她这样聪明的女人面前,过多的掩饰,反而不见得讨她喜欢,居尘诚恳说是。
很多人都在入宫前做了充足的准备,了解过太后的喜好,太后娘娘自己心里也清楚。
太后问她:“那你喜欢这首诗吗?”
居尘道:“喜欢。”
“你觉得它哪句写的好?”
居尘道出了其中最出名的那一句,恰到好处地表述了一些自己的感悟。
说到最后,她小心翼翼反问道:“娘娘喜欢它什么呢?”
她一直不明白她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上辈子,都是太后娘娘在看穿她的想法。而她总是听命她,崇拜她,支持她。
这一世,她突然想了解她。
太后娘娘大抵没料到她会反问,短促的沉默过后,笑了笑,“我也不知道。”
她并非敷衍回答,而是如实相告。
居尘颔首理解,想了想,惭愧道:“是臣愚问了,喜欢本身就是单纯的,的确不需要那么多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