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第35章
南家老太太性格剽悍,谁说句不中听的话,她有什么拿什么,捡过扫帚,拿过铁锹锄头,扛着就去追人家。
偏偏就是这性格混得最好。
一两次下来,大家都知道她脾气不好,谁都不敢惹,谁见了她都笑眯眯的。至于背后会不会说闲话,奶奶才不管,就算附和讨好人家,也不耽误人家在背后嚼舌根。
奶奶在一条胡同里混得风生水起。
南栀加班两个小时才到家。
胡同两棵已有五六十年的粗树上绑了电灯泡,电线通往胡同口的商店,几个老人在树下坐着,每个人都拿着蒲扇。
“老胡家是真的倒霉,好好的孩子生怪病,我建议他们去请个大师来,他们不乐意,非要去看医生,看到现在都没好。”“依我看找大师也不管用,现在说啥都晚了。”奶奶老气横秋道:"生病就得找医生,找啥大师?”奶奶也封建,但是奶奶得给孙女撑场面。
她孙女可是医生,生病当然要去看医生啦!“法师做法可灵着,上次我外甥发烧,怎么都退不下去,医院也去了,就是不行,后来请大师来家里看了一圈,当天晚上就退烧了!”“我也经历过,这事不能不信…”
南栀骑着自行车慢悠悠过来。
她看了一圈,没看见侯燕家里人。
“胡家的爷爷奶奶不在吗?”
奶奶问:“刚走,说是要去医院看孙子,你胡叔叔应该在家。”正巧胡鸿方的父亲走出来。
南栀把自行车放到墙边,走过去说道:“叔叔,我是康宁医院的南栀,能谈谈孩子们转院的事吗?”
他不耐烦地摆手,“这是我们全家人一起决定的事,已经去恩德了,就别再说了。”
还管胡鸿方和胡恬美叫孩子,她才比他们大几岁?南栀道:"您误会了,我是想提醒您要留意胡鸿方的状态,目前的医疗水平,就算去首都,可能也没有太大进展,恩德医院会考虑自己的处境,您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情况。”
做医生的不敢把话说得太死。
男人反问道:“难道留在康宁,你们就不考虑医院的处境?而且你也说了,是可能没有太大进展,人家恩德医院的都说了,他的病不是癌症,是能研究的。人家恩德给我们减了一半的费用,你们康宁咋不减?还让我们恬美出院……恩德说了,只要我们过去,恬美住院的费用都由医院承担!”一看就是打定主意要留在恩德。
南栀尽到义务,不再多劝。
能减免部分费用,对患者家属来说其实挺好的,尤其是在孩子已经生病快两年的情况下。
只要恩德不为了治病出幺蛾子,这个结果其实挺不错。南栀道:“我知道了,您安心留在恩德,注意孩子的情况就好。”她礼貌地道谢,然后离开。
男人本以为要和南栀纠缠一番,没想到她走得倒是利落,神色越来越复杂。他心里也犯过嘀咕,当初他们最开始去的就是恩德,是恩德的副主任医师建议把人送到康宁的,现在又请了回去……不过恩德毕竞比康宁好得多,应该没问题吧?肯定没问题。
大
恩德儿科主任霍勉,今年已经四十八岁,经历过建国后的困难阶段。他从小学习成绩优异,虽然家境不好,但父母咬牙供他读书,六十年代考入大学,如今也算功成名就。
他是恩德的主任,每个月工资能有三百块,比普通医生高得多。但人到一定位置,总会想着继续往上爬,最近他一直忙着搞科研、写论文,但是没有太大进展。
一大早,他正坐在办公室里头痛,金瑞冲了进来,“主任,胡鸿方过来了?”
霍勉虽不满金瑞的种种行为,但身为主任,不能明着和下属过不去,他和颜悦色道:“这件事你就别管了,我会亲自跟进,你去忙其他事吧。”金瑞急道:“他的情况绝对不是普通的克罗恩病,您看不出来吗?盛昭云和南栀比我们更了解克罗恩病,咱们得为患儿的健康考虑。”霍勉的脸一下子沉了,“你的意思是,我不如两个年轻医生?”金瑞怔了一会儿,结巴道:“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关于克罗恩病……”霍勉不耐烦地挥手,“这事我还没说你,你倒是先来了,如果邢飞的病症,你能做出正确判断,会有后续的事?你走吧,这件事不要管了。”恰好其他儿科医生进来,顺便把不情愿的金瑞推走,“金主任你就放心吧,一切都正常,你不是还要出诊吗?病人们都在等你,快去吧。”办公室的门关上,确认金瑞离开,儿科医生才露出愁色,“主任,咱们换了药后,胡鸿方的情况不太好,泼尼松好像没太大的作用。要不咱还是先用康宁医院那边用的药?侯燕说在那边腹泻的次数已经减少了。”霍勉沉默片刻,说:“康宁医院的治疗只是有些效果,先不提根治克罗恩病,就说把症状完全压下去,康宁医院都做不到。”“这是当然的,他们医院儿科才几个人,都不用开了,也不知道盛昭云在执着什么,早点儿来咱们医院多好。”
霍勉说:“所以我们不能继续康宁医院的方法,必须找到合适的药去治疗,再给他做个肠镜,实在不行就手术。”办公桌上的信纸,霍勉已经写了半页纸,是有关胡鸿方的病例。他借胡鸿方的病例写论文研究。
霍勉查过了,虽然首都大医院对克罗恩病的治疗更有经验,但国内是在几年前确诊第一例克罗恩病的,研究仍然不足。胡鸿方又是特殊病例,这件事搞好了,他有望继续升职。院里空了一个副院长,很多人都惦记着……霍勉道:“换药再试,想尽一切方法,无论如何都要把病治好!”大
胡恬美、胡鸿方姐弟俩出院,住院部倒是更轻松些,唯一需要密切关注的人只剩下樊金月。
她仍在化疗,还要在医院住些日子。
南栀照常出诊。
儿科门诊已将南栀的照片挂了上去,医院还给她做了新的工牌。她看着工牌上自己的名字,心情极好。
再看看科室,儿科,就……
盛昭云笑道:“儿科不好吗,只是乱一点,其他方面都不错。”南栀道:“我现在倒不是在乎乱不乱。”
各种各样的患儿她早都适应了。
“现在想想这些生病的孩子才几岁大,像樊金月,五岁就得了白血病,还没享受过人生。”
盛昭云道:“每一个患者都令人惋惜,放平心态,做医生不能被感性左右,要理智。”
南栀点头,“对,每一个生命都值得珍惜。”“我知道你想去外科,"盛昭云开玩笑道,“咱们医院还没有小儿外科,儿科接的患者如果需要手术,都会被送到其他外科,要么就去儿童医院,努努力,说不定康宁也能有小儿外科,得靠你撑起来。”南栀看过很多儿科手术的视频,的确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点。但要让康宁多个科室……这也太难了点儿。南栀说:“慢慢来吧。”
新一天的看诊又开始了。
第一个患儿,不出意外的病毒性感冒。
第二个患儿,不出意外的荨麻疹。
第三个患儿……
南栀耐心的给每个人家属讲解患儿的病情。现在义务教育还没普及,许多年龄大的人家属甚至只读过两天书,字都没认全,南栀便画了草图,仔仔细细讲给他们。盛昭云的讲解就简单得多。
她刚工作时也和南栀一样,脾气好得不得了,后来……这样也不好,难搞的患者和家长其实是少数。送走几个病患,南栀得空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