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公主府后,陈良又将自己在宫中巧遇余舱一事,详尽告知了长公主。
议事堂中,祁嬷嬷正在给长公主按压头穴,而长公主则是眉头紧锁,脸色沉重。
“余舱此人,小肚鸡肠,你今日这般羞辱他,难保他不会找人惩治你,你身处锦衣卫,上没有陛下庇护,下没有忠心下属护主,恐怕他会借机寻仇。此前我与你提过,拨两个下属给你,如今可想通了?”
陈良摇摇头,淡笑道“殿下放心,余大人奈何不了我。且我身手了得,等闲人难以近身,若是再带两个下属,若是遇上麻烦,微臣怕保不住他们的性命。”
长公主无奈“既是你的下属,若不能护你安危,杀了便是,本宫再为你挑选两个。”
“殿下,微臣曾言,不愿有人因我而丧命。”
长公主幽幽地看着他,不明白过了这般久,陈良本性还是如此秉性纯良。
也罢,她也不愿抹杀一个年轻人的良心。
“既你不愿意,本宫也不勉强。”
陈良垂眸问道“殿下,经此一事,我有些许疑问。”
长公主摆摆手,“你有什么话就尽管问吧。”
“我听闻赵尚书乃是两朝元老,朝中六部重臣,皆是赵尚书的门生?”
“哼,你也知晓了。”
长公主的唇边,勾起一抹冷嘲。
赵匡衡的势力,大的简直让人心惊。她当真不明白,为何皇兄会放任这样一个野心勃勃的臣子成长到如今这个地步。
更不明白,父皇当年为何这般袒护这个赵匡衡。
留下如今这个烂摊子,丢给皇兄。
同样,这也是陈良心底的疑惑。
他问道“殿下,恕微臣直言,如今前朝处处都是赵尚书的人,陛下的皇权,岂不是一直被人架空?”
长公主皱了皱眉“我也不知道皇兄是如何想的,可若说赵尚书祸乱朝纲,倒也未必。”
陈良不解“这是何意?”
“早些年前,父皇刚驾崩,陛下登基后,赵匡衡的确是为皇兄辅佐朝政,不仅平定江南乱象,更是减轻赋税徭役,兴农业,筑军基,更是写出一本《治国策》交给皇兄。”
“赵匡衡历任六部,才华、心机、手段样样不缺,无论陛下给他什么任务,他都会完美完成,并且不留把柄。而面对陛下的封赏,他也向来云淡风轻,至今还住在一个五进的宅子中,堪为两袖清风。”
“因此,上至朝堂内外,下到黎民百姓,没有人不知道赵匡衡是举世奇才,更是国之栋梁。”
这……世界上有这么完美的人吗?
陈良暗暗诧异,忍不住问出心中疑惑“赵尚书若真如此高风亮节,何故如今的他,与殿下口中所言,判若两人?”
长公主摇了摇头,苦笑道“我也不知道。”
“敢问殿下,赵尚书是从何时变化的?”
“约莫是三年前。”
陈良一愣“三年前可发生了什么变故?”
“三年前,陛下要将赵尚书的爱女赐予慎王殿下为妃,可慎王却自作主张,跑去求娶了魏国公的小女儿。因此一事,赵家小姐便终日郁郁寡欢,没多久便香消玉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