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给我们讲讲,您跟您儿子的事?”
见苏云没有赶他,还愿意陪他说话。
这让老人感受到了些许人世间的温暖,不由松了口气。
“是呀,坐了三十几个小时呢。”
“我是大山里的,一辈子没有出过山。”
“孩子他娘走得早,我一个人将他拉扯大,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管教比较严格。”
“他因为家里没钱,不想读书浪费学费拖累家里,所以被我狠狠打了一顿,还罚跪一晚上。”
“他一气之下就留下一个纸条,说要去京都闯荡,等有出息了在京城买了大房子,回家让我还有乡里邻居刮目相看。”
“可这一走啊,就是二十几年…”
“其实我根本不想什么大房子,我只想他平平安安能读书出去包分配个稳定工作,不用像我们老一辈那么辛苦。”
老人颓然的坐在阶梯上,想从兜里摸点烟丝出来,又怕污染了京都的空气。
拿到手里又放回了塑料袋中。
苏云微微叹息,递来一根华子。
“来抽这个,没关系的!”
“我能够理解你的心情,咱大山里的孩子上升渠道有限,在那个年代除了读书以外根本就没有什么出路。”
“您儿子这期间没有给您打电话?或者写信联系过吗?”
二十几年前,读书对普通人而言是个逆天改命的机会。
中专包分配,技校包分配。
谁家出个大学生,那都还得摆酒,光宗耀祖烧高香的。
乡里邻居,哪个不羡慕?
父母长辈哪个不以他为荣?
老人受宠若惊接过烟,嘴里连声道谢。
“以前小卖部有座机,他在离开第三年时来过电话,说找到了一个稳定高薪的工作,还留下了一个手机号码。”
“之后十几年一直没有联系过家里,前几年我让人按号码联系了几次,可也没联系上。”
“我这老父亲也没多久活的了,我对他很担心,所以我把家里的鸡、米、猪全部卖了换了点盘缠。”
“又坐邻居的拖拉机去了县城,他们帮我买了火车票,一路来了这里。”
“可是…我却找不到我小孩了,连他是死是活我都不知道。”
“我时常在想,如果那时候我不逼他,他是不是就不会离开家乡那么多年,更不会渺无音讯了。”
说着说着,老人后悔的泪水夺眶而出。
闻言,软软和小白心都揪在了一起。
一个从未见过世面的古稀老人,不远万里孤身来到大城市看望儿子。
举目无亲久居深山的他,在面对此地繁华,甚至连路都摸不清。
心里该有多无助?多陌生?
“哥哥~”
“放心,这种是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我当然会竭尽所能帮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