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都市小说>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543章 显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43章 显摆!!!(2 / 4)

不一样的是,老闫家的孩子更多了,一到放学时,满大院都是老闫家的小孩子在跑来跑去。

闫埠贵彻底退了休,除了照看孙子孙女,每天不是钓鱼就是遛鸟。

刘之野有时候都会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燕京大爷生活。

这年头,燕京街头上玩鸟老人很多,公园、胡同、马路边、大树荫凉下,清晨经常见到三五个老人拎着鸟笼,手上晃动,溜溜达达,京城人称遛鸟爷。

遛鸟爷一般起得很早,头班公交车前就出门了。

遛鸟又叫“会鸟儿”,顾名思义就是鸟儿开会,相互学上两口,叫“压口”。

老燕京有句俗话:“养鸟遛鸟,遛的是鸟,练的是人。”

鸟儿挂在树上相对鸣叫,遛鸟人在树下打牌、侃大山,各得其乐。

养鸟,或曰玩鸟,自唐朝以来便蔚然成风,但是真正达到鼎盛时期,还是清朝乾隆年间。

等到了满清那会儿,满人入关已久,天下太平,日子富足安逸,从皇室到八旗子弟,都有了更多闲情逸致,养鸟便是其中之一。

遛鸟爷自己按鸟笼大小做个布罩,有白蓝之分。

蓝的多是大鸟,主要是画眉和百灵;白的多是小鸟,主要是红子、黄鸟。

遛鸟多是“物以类聚”,养画眉的在一起,养百灵的在一起,养红子的在一起,聊这也入流。

人可以随便聊,但鸟笼却挂得井井有条,决不越雷池一步。

这遛鸟的讲究也十分多,什么“文遛红子,武遛画眉”,“画眉满街走,百灵不离手”。

遛红子就得一步三晃,慢条斯理的;遛画眉可就得昂首挺胸,甩开膀子,鸟笼晃得像钟摆。

刘之野记得小时候他妹妹刘之若也养过一只鸟,那鸟可没那么珍贵,没笼子又不遛。

那会儿他家还不在南锣鼓巷,夏日的一天,刘之野上房掏鸟窝,给妹妹掏了一窝麻雀。

麻雀很小,还没长毛,拿到手里软软的、肉乎乎的。

他爹刘竟斋还找来一个纸盒,铺了点就是它的窝了。

每天刘之若吃什么饭,就用手给它搓成像虫子大小的卷喂它。

后来不知何因死了三个,刘之若哭得那叫一个伤心。

有一个养到快会飞时,刘竟斋将它放到很远,用食引它,它就会扑楞着翅膀蹦过来吃。

再后来喂食时,刘竟斋就把它扔到房上或树上,一叫它就回来,让刘之野兄弟三个开心得不得了。

小鸟翅膀长硬了,一天清晨起床,刘之野开门把它扔到院内的枣树上,一眨眼小鸟飞走了。

刘之若急得直哭。

傍晚一家人在院子里吃饭,突然头顶麻雀在叫。

麻雀长得都一样,刘竟斋试着伸手一叫,小鸟直接飞到他手里,这下全家人乐坏了,才相信麻雀也通人性。

再后来,每天清晨它都飞出去玩,晚上飞回家吃食睡觉。

这样有半年时间,给家中添了不少乐趣。

终于有一天它飞走再没回来,刘之若每天傍晚仰着头围着枣树找,噘着嘴“啾啾”地叫,嘴都叫疼了,也没见到它。

刘竟斋说它可能生小鸟去了,刘之若更担心的是别让猫给吃了。

转眼间,近四十年已逝,兄弟姊妹们每次相聚,总会忆起儿时岁月。

那时,他们一无所有,唯有全家的欢声笑语。

正月十五,老刘家总算迎来全家团圆。

刘之野从基层归来,刘之若和丈夫黎胜利也带着一双儿女回了娘家。

“小姑!”刘淑贤瞧见两年未见的小姑刘之若,眼眶泛红,泪水几欲夺眶而出。

“眼瞅着都要嫁人的大姑娘了,咋还哭鼻子呢?”刘之若虽说得轻松,可她离家两年多未归京,心中对家人的思念也是极为深切的。

“人家,这不两年多没您了吗?您还好意思说我……”

“好好好,小姑我错了,瞧,这是给你带的当地特产……”黎胜利在某地稳坐一方后,刘之若的工作也跟着有所调动。

刘之野瞧着这一幕,朝黎胜利翻了个白眼,“还愣着干嘛,过来坐!”

“哎!”身为某地一把手的黎胜利,面对大舅哥心里还是有些发怵。“哥,您想喝啥茶?”

刘之野大大咧咧地坐在那儿,努了努嘴,“喝那包,你小子今天有口福了,这是大红袍,省着点,我这儿也没多少……”

黎胜利眼睛一亮,“哥,难不成这是那母树上的?”

刘之野点点头,有些心疼地道:“你以为呢?哎,我说你小子行了行了啊,你道是给我留点儿,别一下子给造了。”

“得嘞!”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