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都市小说>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540章 公司元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40章 公司元年!!!(2 / 4)

斯蒂芬·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写到:“一个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刻出现以前,

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地流逝而去,在这种关键的时刻,那些平时慢慢悠悠顺序发生和并列发生的事,都压缩在这样一个决定一切的短暂时刻表现出来。

这一时刻对世世代代做出不可改变的决定,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

对于夏国商业来说,今年就是这样的关键时刻。

这年年末,十二三会讨论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决定,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的必要性、紧迫性,强调增强企业活力、发展……商品经济、z企分开等重大问题。

自此,企业逐渐获得了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管权。

比如,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人事任免、内部管理、奖金分配、利润安排等。

在后世看来微不足道、习以为常,但在改开初,却如同打开市场之门的金钥匙。

刘家庄的企业早在前两年就已经着手研究企业改革的可行性方案了。

84年,也被称为现代公司元年,这一年,很多人把“铁饭碗”扔到了一边,“下海”创业。

后来统计,这一年个体工商户达到590万户,比上年增长126%;从业人数达到746万人,比上年增加133.4%。

经济开始蓬勃发展,引领了消费水平的提升。

这一年之前该指标长期维持10%左右,到今年增长达19.4%,一年后增长31.1%。

由此,一批后世的明星企业在全国各地涌现出来。

这批“带头人”中,包括后来赫赫有名的企业家柳川字、王实、张睿民、李栋升、李靖微、刘荣郝、南村辉、郑袁中、马盛立……

不言而喻,这一年是骚动而热烈的一年。

在刘之野的倡导下,刘家庄的各大集团纷纷施行股份制改革,并接连创立了“刘家庄资本”“刘氏资本”“京西投资”等投资集团公司。

这些投资集团刚一成立,便跻身国内顶尖金融集团之列。

集团成立后,它们将目光投向国内新创办的企业,展开投资扶持行动。

其中投资的重点就是高科技领,比如投资中g村,联想、同方、紫光、海尔、海信这些公司。

这一年,已经40岁的柳川字发现自己一事无成,只是从工程师“提拔”成了人事处的副处级干部,更让人忧心的是,整个单位的发展也前途茫茫。

眼看经费江河日下,实在憋不住的计算所所长老曾去找上级,领导却说:“钱已经放在客户的口袋里了,有本事就去拿吧。”

这年头的中关村,京海、科海、四通这些脱胎于中科院的公司,都办得风风火火。

于是,计算所转身打了成立公司的报告。

老曾找来一直郁郁不得志、又憋着一股劲的柳川字,给他交了个底:“不如我们埋伏下一支奇兵,不行我再把你们接回来,万一这条路能走通,我们将来也不至于没饭吃。”

于是,柳川字说服技术专家张组祥加入队伍。

几人又分头游说,拉起了一支11人的队伍。

这些人在日后被称为创业元老,但在这时,他们只是一群对现状不满、又苦无出路的工程师。

新公司正式成立,没有剪彩,没有人致辞,甚至没有成立仪式。

所谓的“办公室”,是一间20平方米、分成里外间的小平房,原来是计算所的传达室。

谁也不会想到,这家公司今后会成为国内电脑领域的巨头,世界著名的计算机生产商。

在公司创办初期,虽然背着计算机研究机构,但柳川字却找不到一个可运作的项目,他每天骑着自行车在燕京城里像无头苍蝇一样乱闯。

为了养活公司的十几号人,他先是在计算所的大门旁摆摊卖电子表和旱冰鞋,后来又批发过运动裤衩和电冰箱。

有一回,他听说有某省有个女人手上有大批的彩电,只要购进一倒手每台可以赚上1000元,

便急忙派人汇款过去,谁知道那竟是一个骗局,

计算所拨给他的20万元开办费,一下子就被骗走了14万元。这可是一笔巨款!!!

这年头,计算所的高级教授月工资不到200元,柳川字的工资只有105元。

柳川字感觉天都要塌了,觉得对不起领导,对不起跟随他一起下海奋斗的伙伴们。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