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都市小说>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538章 富二代何秋的从军之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38章 富二代何秋的从军之路!!!(2 / 4)

在这个纪律严明的地方,一切都与他之前的生活天差地别。

何秋总是拖班里的后腿,整理不好内务,那有棱有角的被子在他手中就像一团软塌塌的豆腐,怎么也弄不出标准的形状。

训练时,何秋更是力不从心,小时候还好,这几年他养尊处优惯了,体能跟不上,动作也总是比别人慢半拍。

因此,每天都在班长的批评声中度过。

新兵训练的三个月可真是苦不堪言。

可就是这样,何秋也深刻体会到了当兵的责任。

军营里可没人惯着你,纪律严得很,让何秋学会了啥叫规矩。

天天按时作息,身体也变得结实了。

日复一日的训练,让何秋浑身充满了力量。

有一天晚上,何秋躺在床上,突然想起了家里的事。

想起了爹娘,想起了槐。

何秋掏出春槐给他的照片,借着微弱的月光看着。

照片上的春笑得那么灿烂,可现在,她已经不属于他了。

何秋把照片塞回枕头下,擦了擦眼角的泪水。

何秋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当个好兵,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一年的军旅生涯,把何秋给彻底改变了。

等后来何秋回家探亲,爹娘看他主动干活的样子,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还是从前那个懒散的二流子吗?

去年的年三十儿,新兵照常训练,那天下起了雪,北风一直刮着,雪打在脸上、钻进脖子里,身体不由自主地打冷战。

虽然何秋他们穿的都是皮靴服,戴的都是皮帽皮手套,但在室外站久了,手脚依然冻得生疼麻木。

傍晚,去餐厅包饺子,手指头一时都回不了弯,捏不牢饺子皮。那天的饺子煮熟后,破了不少。

回到宿舍,天已大黑,班里10名新兵、1名老兵班长坐在床头聊天。

聊着聊着,聊到家乡,聊到过年,话越来越少,声音越来越低,最后都不吱声了。

新兵爱想家,过年更想家,何秋也不例外,坐在那里,满脑子都是在家过年的情景:贴对联、挂灯笼、包饺子、放烟爆竹,走亲会友,整天热热闹闹地闲不住。

想到家里的亲人,想到故乡燕京,便从床下抽屉里取出我的小相册,一张一张地翻看照片:父亲、母亲、四合院的街坊们,仿佛都来到他的面前。

当看到自己在天门前的那些照片时,眼泪不由得涌满双眼。

何秋正看得入神呢,班长不知何时已走到他身旁,惊喜地连声说:“天门、天门。”

随后,便拿起何秋的相册,双眼久久凝视,目光充满期待和羡慕。

战友们听班长这么一说,呼啦一下围拢过来,争着抢着翻看相册,看到何秋与天安门的合影,个个赞不绝口。

有一名战友竟饱含深情地哼唱道:“雄伟的天门,壮丽的广场,各族人民衷心敬仰的地方……”

何秋一听,忍不住笑了,这不是那首家喻户晓、名为《雄伟的天门的歌曲吗。

而更多的战友说:“长这么大,还没去过燕京呢,什么时候我要到了燕京,一定要去天门广场,要在天门前留个影。”

说到这儿,他们把目光投向何秋,那目光同样充满期待和羡慕。

瞬间,何秋竟不再想家了,内心充满自豪与骄傲。

经历了大年三十儿晚上那一刻,何秋突然觉得身上的责任重了,因为他是燕京兵,他和天门合过影,决不能给燕京丢脸。

此后,在部队训练及日常生活中,何秋处处争先,当兵一年,两次受到部队嘉奖。

何秋觉得东北这旮瘩可真冷啊!

起初他还真不适应这里的生活。

何秋他们连驻守在东北长白山脉的一个山林里,冬季气温一般在零下二、三十度。

厚厚的衣裤、绒军帽、羊皮手套、大头鞋、羊皮军大衣是他们东北军营装备的特色。东北这边的军营吃、住、行条件相对比较艰苦。

但来自祖国各地的战友们慢慢的喜欢上了东北军营严肃整洁的环境氛围。

在这个资源匮乏的年代,部队驻守在山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

刚来东北军营的新战士都很难适应艰苦环境。

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