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从今天晚上大概五六点估计就开始放人了,我需要你的老师学生,穿护士服,穿医生服,在监狱门口,给他们检查一下身体,出具一些治疗意见,对,就这么简单。
但是我要提醒一点,让学生们不要过多评论这件事情,尤其不要对记者说话,人没放完,不要给日本人上眼药,这个道理,田教授明白吧?好的,非常感谢。”
继续下一个,申报梁为民。
“梁主编,今天会上的事你应该也知道了,有些人捣乱,我要加快放人速度了,今天傍晚就会在监狱门口开始放人,你去帮我多做几个采访,形象一定得正面。
我安排了一些企业去监狱门口招工,也安排了医生去替他们检查身体,这些关心市民的举措是司法处的改革措施之一,你可得帮我多宣传。
好,拜托你。”
啪,顾砚声放下电话,全部打完了,所有攒的的牌一次性全部甩出来,明天上海的报纸内容,到底是宣传新法规的多,还是放人内容的多,那就掰掰手腕。
顾砚声相信,普通市民肯定是关心放人的多,买报纸也只会买放人新闻占比多的报纸买。
又是司法处的故事,又是被关押的故事,又是招工的故事,又是学校学生救治的故事。
选销量,还是选法规,那就就看租界报纸自己选择了。
难得闲暇时间,顾砚声来上一杯咖啡,悠闲的渡过一个下午。
除了打过几个催问的电话,其他无事发生。
临近傍晚,驱车前往监狱门口。
监狱门口的景象堪称壮观,200人的释放队伍,都还没开始放,门口估计就已经围了有上千人。
又是车,又是照相机,一堆的犯人家属有的哭哭啼啼,有的是笑着在那殷切期盼。
看热闹又是多数人的本性,路人没事都在那边闲聊看西洋景。
夕阳余晖,顾砚声没有下车,就靠在车里安静的看着这一幕。
第二天,全上海的报纸开始群魔乱舞。
以申报为首的华人系报纸,几乎是整张报纸都在报道司法处开释犯人的相关信息,无他,实在是可讲素材太多了。
一个犯人的背后,就是一个家庭的心酸故事,再加上他们开释后与家人团聚的激动心情,对未来的展望,稍作采访,压缩再压缩,还是觉得报纸能承载的内容太少。
但是这些简单的故事已经太能够让普通的sh市民有一份代入感,一份认同感,一份真金白银交出去的迫切感。
申报的销量本就是第一,现在的销量那就更好了。
连带着顾砚声的形象在sh市民的心目中都节节升高。
别管什么新法规看不看得懂吧,光放人这一点,朴素的情感就能让他们知道,这是个干实事的官!
有梁有为帮忙作假,全套文字引导,虽然表现的不明显,但实际上大篇幅的都在夸赞顾砚声和他的司法处新政。
相比之下,同样摆在报刊亭显眼位置的外国报纸,那今天的内容就拧巴多了。
资本的力量还是强大,外商的报纸头版还是选择报道司法处修改法例的事情,并且清楚阐明了如果被sh市政府拿回对外商的审判权,会有哪些坏处。
明着写自己在走私违禁物品肯定不敢写,但是写一旦sh市政府无端扣押,导致某些物资可能涨价,试图引起一些恐慌和排斥,那还是可以的。
但是首先现在是虚空打靶,根本还没有发生像上次太古洋行和sh市政府的官司之争,连个锚点都没有。
其次,昨天的素材确实太多了,头版是给商人面子,其他板块,那还是要为了销量而努力,必须大面积的报道司法处的放人事件。
而一旦描写这个事件,不可避免,就会牵涉到另外两件事。
一是要对sh市政府这次放人的措施做出主编级的评价。
二是要对司法处副处长顾砚声的为人做出主编级的评价。
这怎么写?
前脚在头版说司法处大逆不道,居然敢跟他们抢夺审判权。